《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陈苏镇,男,汉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苏省人,2001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代表作为《〈春秋〉与“汉道”》。
《春秋》与“汉道” 电子书 图书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取守异术与亡秦必楚
一、说“取与守不同术”
二、“天下苦秦”辨
三、秦法与楚俗
第二节 论“承秦立汉”
一、刘邦集团的形成
二、据秦之地
三、用秦之人
四、承秦之制
第三节 郡国并行及其意义
一、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二、王国制度的变迁
三、文帝前王国与汉法的关系
四、王国吏治的“从王”和“从俗”倾向
五、说“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
第四节 从清静无为到复古更化
一、汉初的无为之术
二、汉文帝与诸侯王
三、文景对诸侯王权力的收夺及其东方政策的转变
四、儒术的兴起
第二章 “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
第一节 荀子后学的政治学说
一、“以礼义治之”――贾谊的政治学说
二、申公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以德善化民”――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一、“《春秋》为汉制法”
二、《春秋》之义与权变
三、拨乱反正的步骤与策略
四、礼乐教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
五、仁义法
第三节 董仲舒的王道、天道理论及汉儒的两种德教说
一、汉道与王道
二、王道与天道
三、两种“德教”
第三章 “霸王道杂之”――《公羊》学对西汉中期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 汉武尊儒始末
一、从“长者”到“儒生”
二、申公师徒的改制及其失败
三、《公羊》家的兴起
第二节 《公羊》学对武帝内外政策的影响
一、从“升平”到“太平”
二、“不外夷狄”与“出师征伐”
三、“《春秋》决狱”与“变更制度”
四、“必世而后仁”与封禅告成
五、“致殊俗”与“通西域”
第三节 昭宣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一、武帝晚年的政策和对身后的安排
二、霍光、宣帝之治――武帝事业的继续
三、循吏及其意义
四、“瑞应”与“苛政”
第四章 “纯任德教,用周政”――西汉后期和王莽时期的改制运动
第一节 从“盐铁议”到“石渠论”
一、《公羊》家与“盐铁议”
二、“《毂梁》大盛”及其背景
三、“《毂梁》大盛”的政治意义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改制运动
一、元帝改制及其幕后的政治斗争
二、外戚专权与王莽崛起
三、古文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
第三节 王莽改制与篡汉
一、“致太平”
二、制礼作乐与代汉称帝
三、制作失败及其原因
第五章 汉室复兴的政治文化意义――谶纬和《公羊》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 汉室复兴的历程及其政治文化环境
一、新莽时期的西汉宗室
二、绿林军中的舂陵宗室
三、刘秀的崛起
四、刘秀集团的形成
五、东汉的建立与天命之争
第二节 谶纬之学的形成及其对《公羊》学的发展
一、释张衡“禁绝图谶”疏
二、谶纬篇目结构的形成和意义
三、“赤帝九世”考
四、“三教”与“五德”
第三节 谶纬和《公羊》学对东汉内外政策的影响
一、两汉之际谶纬和《公羊》学的命运沉浮
二、汉德复兴与迁都洛阳
三、偃干戈,废盐铁,未太平
四、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和循吏政治的发展
五、“教以义方”和以“义”正身
第六章 豪族社会对东汉政治和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豪族与吏治――东汉政治的顽疾
一、两汉之际的豪族势力
二、豪族的特征和结构
三、刘秀抑制豪族的政治措施
四、吏治苛刻问题
第二节 皇权与外戚――东汉豪族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
一、刘秀与郭阴二后
二、明帝即位前后的几桩大狱
三、章帝收拾局面的措施
四、和帝以降的外戚政治
五、从“四姓”及“小侯”之制看东汉外戚政治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世家大族的崛起和儒家经学的发展
一、刘秀与世家大族
二、世家大族的崛起及其本质特征
三、今文章 句之学的演变和衰颓
四、古文学的崛起与今古文学的整合
五、郑玄之学的政治意义
结语
· · · · · · (
收起)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2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春秋》与“汉道”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春秋》与“汉道”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
书中对王莽的改制有专门的分析,与汉武帝,汉宣帝的改革相比,王莽的改制从表面来看更接近儒生最高的目标,从实际已看,反而理想色彩全无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弄虚造假,收买不成换个噱头继续收买,结果就是直接崩盘。 这种完全乌托邦式的文化统和,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并无本质差...
评分
☆☆☆☆☆
评分
☆☆☆☆☆
汉承秦制,但为了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汉帝国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整合关中与关东。 汉初的无为而治以及郡国制是后战国时代的一种妥协,到了武帝时期的尊儒更化最终使得关东文化成为主流,帝国文化上的统一大大进展。 这一时期《春...
评分
☆☆☆☆☆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评分
☆☆☆☆☆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陈苏镇
出品人:
页数:6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9-1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80186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图书标签:
秦汉史
历史
陈苏镇
思想史
政治史
政治文化
经学
中国古代史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
既是政治文化研究,也是很扎实的政治思想史。略为不足之处似在某些推论不够严密(如将秦亡归结为关东关西文化差异,那汉初岂不也是),及缺少一些反向设问的问题意识。不过仍极有启发,从《春秋》的意识形态化,实际上还可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这种特殊的政治思想与神学的关系、为何中国政治传统惯于从历史中寻找意识形态根据和合法性、帝国构造的转变与治理逻辑等等。
评分
☆☆☆☆☆
居然没有标这本书!必须标上!回头看看,历史系治学之法大抵如此,阐释的度可谓恰到好处。东汉部分除了谶纬,都是博士论文以后加的,风格与博士论文还是不相同的,也是本书的一大弱点。西汉加上谶纬部分堪称不易之论,所谓“创见很少”实在是有些刁难陈师。以此模式转向魏晋或是陈师下一步的打算,期待。
评分
☆☆☆☆☆
主要是以《春秋》与汉代政治的关系为线索,对两汉政治的相关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就汉代政治的整体演变而言,本书似乎并无太多突破,很多时候更接近于在细节上进行更为充分的论证。个人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作者在讨论汉代政治时,特别注意到关中与关东、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评分
☆☆☆☆☆
在具体史实的考辨上着力颇多;整体思路上看,如作者所言,也仅是“对……的影响”吧;看到后面就觉得好像一部《春秋》学术史了
评分
☆☆☆☆☆
东汉的儒学士大夫否定天下已经太平,因而反对制礼作乐(与王莽篡汉改制所粉饰的假太平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东汉一朝在理论上始终处于太平之前的教化阶段,从而为“深入教化于民”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文化环境。联想一下国朝在即将到来之际需要完成的宏大计划,是否会有那么一丝羞赧与不安呢?
《春秋》与“汉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