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法学家、法官。1944年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1975年获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柏林洪堡大学公共法律与法律哲学教授。自1987年起,施林克也担任德国北莱茵威斯法伦州宪法法院法官。
施林克自1987年起发表小说作品。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朗读者》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被翻译成三十九种语言,并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获得重要文学奖。《回归》是施林克在《朗读者》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发表于2025-02-04
回归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回归》看得有点不耐烦,书里面又大段大段的法学议论,读起来有点费劲。我觉得我还不算是个学者,只是个喜欢看故事的人,所以那些冗长的想法就有些恼人。 反正没有《朗读者》那么精彩。故事发展的也很慢,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对二战又有了什么更深刻的思考,书中总是有很长...
评分无论对于那些留在故乡的人,还是历尽磨难回到故乡的人,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我是谁?怎么认识我自己?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生活,您看,是这样的。它始终在一种运动的过程中,生命就像一场不停息的旅程。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像奥德赛那样的故事都会受到人们的欢...
评分核心部分没有看懂,再看一遍应该也还是一样 —— 因为缺乏法学,哲学构筑的知识系统,对于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大多都是抽离的,很生硬。 但还是把故事看完了,这个作者对于女性的刻画,男主人公对女性/母性的抗拒和需求,是我看过的当代外国小说里(当然,数量很少)比较精彩的。...
评分看完《朗读者》在图书馆又遇见了本哈德.施林克的《回归》。大段的法学逻辑真的让阅读异常的晦涩,但是我还是坚持这读完了。深深的喜欢德国严谨的表达,情感的描述自然流淌在主人公执着追问的旅程之中,深深的抓出人性。 对自身的追问,探究与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妥协,体谅...
评分在1995年的《朗读者》与2006年的《回归》之间,有十余年的时间跨度,所以本哈德·施林克不是一个高产作家,所以很多人未必熟悉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小说还是有影响力的,譬如《朗读者》,——当年译林出版社姚仲珍的译本把它译成《生死朗读》;后来,译林出钱定平的译本,名字...
图书标签: 德国 小说 外国文学 施林克 本哈德·施林克 德国文学 文学 BernhardSchlink
本书是由本哈德·施林克编写的长篇小说《回归》。《回归》的内容简介如下:
二战遗腹子德鲍尔幼年时偶然读到一部小说片断:一个德国士兵历经艰难从苏联战场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怀中抱着孩子,旁边却站着另一个男人。
成年后,对小说念念不忘的德鲍尔根据书中留下的线索,开始寻找小说的作者。种种线索指向一个在二战期间身份多变、战后不知去向的纳粹理论家。在儿子的追问下,德鲍尔的母亲终于揭开埋藏了数十年的身世之谜。
当年的纳粹理论家此时已摇身一变,在美国成为名牌大学政治学权威教授德堡,并将当年的纳粹理论改头换面,变相为自己的罪行开脱。德鲍尔以译者和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德堡身边,一步一步逼近真相……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奥德赛返乡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父与子、男与女、战争与和平、正义与法律的故事,它揭示战争创伤后的人性,追问救赎的责任。
纪念我读过的第一本德国现代小说。【这书竟然如此冷门= =
评分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发现他爸爸了,然后跑到美国化名别人套近乎感觉特别突兀且奇怪
评分《回归》整部作品充斥着迷茫与焦躁,回归不仅仅只是对于社会的反思和个人的探索更多的来自于历史的遗产,曾经分开的存在重新归为一处并一同向走向远方。 回归源于远去的父亲但最后却照应着儿子的经历。恰如历史的进程父亲的因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所面临的现实。新的产物终将在陈旧的遗存里诞生。 儿子在旧存记忆里的寻觅,而产生新的人生历程,在父亲曾经书写的故事里儿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似乎相同的轨迹但却是全新人生。 《回归》的故事和帕特里克的《暗店街》有相似之处,但比《暗店街》更加完整。 只可惜对于结局似乎不是那么完整,但这种不完整也正是告诉了我们过去的已经逝去,在破旧的遗存里新生更为重要。
评分纪念我读过的第一本德国现代小说。【这书竟然如此冷门= =
评分纪念我读过的第一本德国现代小说。【这书竟然如此冷门= =
回归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