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发表于2024-12-22
中国行日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罗兰.巴尔特随《原样》杂志代表团于1974年来华旅行,为期二十余天,五个城市。其日记记录了旅行见闻,间有些自己的评论。 事无巨细,一一纪录,不免雷同重复让人疲倦,这也正是作者的感受。 纪录中有跳跃,许多简短的概念符号、无关联不连贯的短句,看得不明所以 行程中即使在...
评分刊于2012年6月上海《书城》杂志,有删改,这里奉上原版。 书评人:徐鹏远 当你身姿妖娆、神情孤傲地拿着一张《云上的日子》的盗版DVD充作文艺青年身份证时,你或许要失落了。你会惊讶地发现身边的许多长辈居然认识这位意大利文艺片导演,而他们既不是文艺中老年,也缺...
评分1.罗兰·巴特一行的路线和活动都是官方安排的,这使得这本日记充斥着无聊的见闻。作者自己也意识到:所有这些记录,大概都将证明我的写作在这个国家是失败的。实际上,我找不到任何可记、可列举、可划分。P93 “我们穿过几条小胡同,步行回旅馆。这样做改变了一切:我们第一次...
评分罗兰.巴尔特随《原样》杂志代表团于1974年来华旅行,为期二十余天,五个城市。其日记记录了旅行见闻,间有些自己的评论。 事无巨细,一一纪录,不免雷同重复让人疲倦,这也正是作者的感受。 纪录中有跳跃,许多简短的概念符号、无关联不连贯的短句,看得不明所以 行程中即使在...
评分1.罗兰·巴特一行的路线和活动都是官方安排的,这使得这本日记充斥着无聊的见闻。作者自己也意识到:所有这些记录,大概都将证明我的写作在这个国家是失败的。实际上,我找不到任何可记、可列举、可划分。P93 “我们穿过几条小胡同,步行回旅馆。这样做改变了一切:我们第一次...
图书标签: 罗兰·巴特 中国研究 历史 文化研究 中国 法国 文化 罗兰-巴特
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观察,纪录片镜头一样的素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国学者眼里的七十年代中国。
1974年春天,正处“批林批孔”运动中的中国大地,迎来了一个包括学者罗兰•巴尔特、克里斯蒂娃和作家索莱尔斯在内的五人代表团。他们在20多天中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和西安 等城市,参观了各地的重点景物、历史古迹以及学校、医院、人民公社、工厂。
在这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旅程中,罗兰•巴尔特写了三本日记,详细地记录了他在中国所见到的人和事,并加入了较为个人化的评价。
罗兰巴特来到中国,首先是从男色这个角度,抨击规则。要知道,任何对现有的反动最初都是从欲望开始。
评分零度的无性的中国。
评分1974年罗兰·巴特的中国之行:北京—上海—南京—洛阳—西安—北京。(和杜威1919年的中国行一样,罗兰·巴特也记录了饮食。两者一对比就能看出生活水平在某种层面上的剧烈倒退:杜威吃了各种山珍海味,赞不绝口;而罗兰·巴特只能吃到鸡蛋炒面,油炸馒头片之类的食物,当然他也说很好吃……)
评分2012.029。他在中国寻找性欲,没找到;他在中国寻找“俗套”,到处都是。
评分2012.029。他在中国寻找性欲,没找到;他在中国寻找“俗套”,到处都是。
中国行日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