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風化史》的原作體例仿效早些時候齣版的漢斯・利奇德的《古代希臘的性生活》,看來它是作為前者的姊妹篇而編寫的。本書原名的意思是“特彆從風化(風紀)的角度來看的羅馬文化史”。德語裏Sitte這個詞偏重於指有關男女方麵的社會風氣。原書書名學院氣很重,大概是照顧到社會風氣,以為一提到性和男女問題都是輕薄之作。其實英譯本的書名卻更切題而平實。如果中譯本譯為《古代羅馬的性生活》,在事事講含蓄的東方讀者,特彆是在衛道之士的心目中可能不夠鄭重,因此《古羅馬風化史》之書名可說是切題與含蓄兼而有之。
古羅馬帝國離我們事隔韆年,地隔萬裏,為瞭他們的這類問題我們今天還要翻譯這樣一部書究竟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說來話長,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就好像有人問學哲學有什麼用,種花、養鳥、看戲,看足球有什麼用一樣,真是秀纔遇見兵瞭。如果就這個問題一定要說,那就是如何瞭解西方的問題瞭。
讀書筆記236:古羅馬風化史 我感覺我被作者和譯者和做序的調戲瞭,說為瞭照顧東方讀者,特意把書名換成瞭風化史,其實應該是古羅馬性生活史,甚至是性虐待史,我興奮的想要不藏起來暗搓搓看,讀到一半的時候我覺得不對勁,翻完最後一頁我知道我上當。 98年譯的書,居然12年纔齣...
評分讀書筆記236:古羅馬風化史 我感覺我被作者和譯者和做序的調戲瞭,說為瞭照顧東方讀者,特意把書名換成瞭風化史,其實應該是古羅馬性生活史,甚至是性虐待史,我興奮的想要不藏起來暗搓搓看,讀到一半的時候我覺得不對勁,翻完最後一頁我知道我上當。 98年譯的書,居然12年纔齣...
評分裏麵一個故事印象深刻,關於觀看角鬥錶演的慣性是如何養成的,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分析。人人都有嗜血的本性,隻不過需要一個氛圍激發~
評分裏麵一個故事印象深刻,關於觀看角鬥錶演的慣性是如何養成的,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分析。人人都有嗜血的本性,隻不過需要一個氛圍激發~
評分裏麵一個故事印象深刻,關於觀看角鬥錶演的慣性是如何養成的,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分析。人人都有嗜血的本性,隻不過需要一個氛圍激發~
寫的好,譯的好!
评分好重口= =
评分我在看這本的原因是在圖書館沒有找到古希臘風化史……= =
评分總覺得越扯越遠,和之前看《古希臘風化史》意猶未盡的感覺差真多
评分剛看到正文 現在對曆史不感冒 因此中斷 但可以收藏 以後誰說的清呢140326看完瞭,最後一章因為書前麵的低評而沒有仔細深入研究16111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