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名衡恰,以字行,彆號槐堂,又號朽道人。1876年牛於湖南,1913年移居北平。1923年病逝,享年僅四十有八。先生以書畫傢兼作史論探討,既有創作之豐富經驗,又擅精深之理論研究。先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堪稱一代藝術宗師。 北平十年,先生應教育部之聘,主圖書編輯。又執教於國立北平高等師範學校圖畫科,任國畫教師,兼任北平女子師範及女子高師博物科教員。1918年春,受聘於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任中國畫導師。是年4月,受聘為北平美術專門學校中國畫教授。授課之餘,著述頗豐。主要代錶作為《中國繪畫史》(專著)、《文人畫之價值》(論文)等。
畫之為何物,性靈也。一部《中國繪畫史》,曆數自遠古至今,中國畫之變遷、發展。三代春鞦戰國先秦兩漢的稚氣丹青,所謂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魏晉南北朝隋唐逐是豐腴潤澤;五代宋元高遠超妙;又有明清韻味悠長……一代畫師陳師曾,一如描摹一幅丹青,將性靈之氣融貫文理,繪就中國畫之長捲,意趣盎然,蘊藉深厚。兼論中國畫人物、花卉、山水之曆史演繹,更添點睛之筆。畫之為畫,無由脫離曆史情境之左右,然更有其自津之品性。陳氏畫論,既述兼論,每發前人之未發,概妙文盡數中國繪畫之精妙者也。雖茲概述,是為問道之津梁。
這本寂寞的小書,藏身在一群又笨重又精美的美術史研究書籍之中,顯得很沒有存在感。 要不是粉紅色的封皮在一群或白或棕的封麵中招手,還有一位老先生的頭像作陪,斷然不會拿在手裏。 但信手翻瞭兩頁,就決定帶迴傢。 這本小書的作者陳師增,是陳寅恪的兄長,即湖南巡撫陳寶...
評分畫之為何物,性靈也。我國古代繪畫藝術,早在五韆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已齣現。夏商周時期,古代繪畫藝術主要錶現在青銅、骨、玉器的花紋裝飾上, 間或也見之於南方楚地的漆器、帛畫上。 中國繪畫擁有輝煌的曆史和神韻。理解中國繪畫的關鍵在於其作者用以錶達的書法性綫條,...
評分陳師曾的畫作,原作隻看過三兩幅,可能是在中華藝術宮近代繪畫的展覽上。印象並不深刻,總體的感覺是中規中矩,嚴肅,刻畫認真,但並不特彆打動我,對他更近於“學者”的印象,品性應當是拘謹端肅的。寫作這篇書評時,為瞭對此人有些文字之外的親近,我去看瞭他的兩本小畫冊。...
評分徐的《中國繪畫藝術史》偏重專題討論,更加細緻,具體到如“青藤”“四王”等名傢的個人專題,可以瞭解得更詳細。缺點是全書黑白捲,無彩圖。
評分陳師曾的畫作,原作隻看過三兩幅,可能是在中華藝術宮近代繪畫的展覽上。印象並不深刻,總體的感覺是中規中矩,嚴肅,刻畫認真,但並不特彆打動我,對他更近於“學者”的印象,品性應當是拘謹端肅的。寫作這篇書評時,為瞭對此人有些文字之外的親近,我去看瞭他的兩本小畫冊。...
讀到宋畫,大概能整閤個思路,挺適閤我這樣的入門者
评分較齊白石和傅抱石寫的更像教材,有條理,不涉及更多的作品分析
评分評價中肯 分期明確 對長泡博物館的孩子有很大幫助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雖然陳老自謙問道於津梁,但這本書堪稱一部富宏的文化史。即使留下“空域”,也似畫中留白,召喚讀者進入更廣境域,更深縱連。
评分老一輩學者研究都很英雄主義~雖然文采飛揚~還是需要注意取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