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近代中国》季刊(Modern China)创办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
本书根据多种档案材料和实地考察,并结合社会学诸多方面,探讨了华北小农经济长期未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原因,并系统总结了西方和日本学者在此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内容丰富充实。
对黄宗智慕名已久,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小农经济为何无法发展出资本主义是有帮助的。 作者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何中国不能像英国一样,通过农民无产化,走向工业革命?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在...
评分主要学习黄的方法论,从个案33个村庄的调查,提升为7个类型化的存在,以概况相对普遍的结论,确实值得学习,同时,看过黄对《惯调》的分析,也可以理解为何杜赞奇选取了2省2县6村的原因,资料的详实,以及黄的分析,同时,也相对概括了当时华北村落的一般类型(按照黄的...
评分本书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日本侵华时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华北一些乡村的调研资料,指出了华北乡村在20世纪之前的农业内卷和社会分化现象,并指出二者在与国家政权的渗入一起,对自然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的影响。 全书分三编。第一编做文献综述,交代研究方法...
评分文/刘淑娟 来源:新京报 2014年,海外汉学家、著名学者黄宗智的《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套三卷本著作中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曾获美国亚洲研究...
继续试……短评它到底会不会出现啊
评分小农经济的形式主义、实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形态,分别对应着牟利推动、生存推动和剥削推动的三种商品化。本书讨论的变迁主要是指小农性质在半无产化过程中这三种形态的混合比例变化,以及增加了佣工者这一特征。内卷化概念。书末附《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一文。
评分争议之处还很多~
评分继续试……短评它到底会不会出现啊
评分比马若孟更全面、更深度利用满铁惯调资料的先行者,更系统运用其他基层调查和刑名档案。不仅广为人知的社会经济面讨论,而且不被人注重的政治权力面(包括国家与村庄关系、村内权力关系、清到民国到土改演变)也值五星。日后有关表达性现实等的拓展分析在本书结论中已现端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