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米勒,现任美国新社会研究学院副教授,该学院自由研究所主任。1981年至1990年间曾担任《新闻周刊》(Newsweek)图书和音乐评论专栏作家,兼《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时代》(New Time)和《滚石》(Rolling Stone)等报刊撰稿人。他是芝加哥人,曾在珀摩那学院和布兰代斯大学学政治与哲学,1975年在布兰代斯大学思想史博士学位,随后相纪在得克萨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任教。他曾在《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史学理论》(History and Theory)、《杂家》(Salmagundi)、《大街》(Grand Street)、《目的》(Telos)和论文集《汉娜・阿伦特:公共世界的复兴》(Hannah Arendt:The Recovery of the Public World)中发表论著。他的音乐论著曾两次获ASCAP-DeemsTaylor奖,他本人也曾担任《滚石图说摇滚乐史》(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的编著,并为论文集《斯特兰德:荒岛摇滚乐》(Stranded:Rock and Roll for a Desert Island)写过稿。在本书之前,他已出版过三本书:《“民主在街上”:从休伦港到围城芝加哥》(Democracy Is in the Street:From Port Huron to the Siege of Chicago)(1987),写的是60年代的美国新左派运动;《卢梭:民主梦幻家》(Roussear:Dreamer of Democracy)(1984),这是一部关于卢梭思想中的现代民主渊源及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研究专著;《历史与人的存在:从马克思到梅洛-庞蒂》(History and Human Existence:From Marx to Merleau-Ponty)(1979),是有关马克思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论著。他和妻子及三个儿子现居马萨诸塞州的西罗克斯贝里。
发表于2024-12-22
福柯的生死爱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后记中,米勒小心谨慎地把福柯视为对西方思想中几乎一切认为是“正确的”的东西的反对,这是明见。正因此我对福柯有太多保留态度,这位尼采的儿子将权力描述成了一个克莱因瓶式的存在,以至于对它说“no”也不过是另一种说“yes”。问题在于,他自己如何超脱而出? 1983年春...
评分这是本传记,但又和一般的传记有点不一样. 作者米勒本身的哲学功底深厚,这使得他能够摆脱很多传记"为人歌颂颂德"的符号化叙事,具体讲,就是挖掘生活细节,见知见智地将人物高大全化.就传记而言,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米勒没有把福柯写成那种神人,当然没有写成温情脉脉的普通人。...
评分在后记中,米勒小心谨慎地把福柯视为对西方思想中几乎一切认为是“正确的”的东西的反对,这是明见。正因此我对福柯有太多保留态度,这位尼采的儿子将权力描述成了一个克莱因瓶式的存在,以至于对它说“no”也不过是另一种说“yes”。问题在于,他自己如何超脱而出? 1983年春...
评分读人文学科的学生对福柯并不会陌生。我还记得大二的一节必修理论课上,第一节课教授就让我们读福柯的那一篇名作:“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尼采、谱系学、历史)。一学期我们都被福柯、后现代与后殖民的理论弄得晕头转向。朋友跟我抱怨,“后现代到底是什么啊?!说来...
评分第六章起名“残酷无情”,在谈论福柯的政治立场。所有人都知道他加入过法共,但后来退出了。事实上在当时,他选择法共,更像是一种时代品格裹挟下的行动。等到了后来,也就是进入70年代后,人们像十年前一窝蜂地奔向新左翼一样,一瞬间不再谈论什么左派的人道主义了。在我们这...
图书标签: 福柯 传记 哲学 法国 思想 Foucault 人物 生命史
作者詹姆斯・米勒在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很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作者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花了两天一气读完。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让福柯在去洗浴中心前的说的那句“我要是死了,你可别哭哟。”一个桀骜的五十岁光头色情基佬的回眸一笑的场景定格脑海中,挥之不去。
评分哈 八卦
评分哈 八卦
评分该书讲述了一个酗酒,嗑药,滥交,SM,逛吧而最后得了艾滋的gay是如何进行天才洞识的哲学思考的~ 以及,他的种种终极体验是如何促使他产生灵感的(十八禁)
评分哈 八卦
福柯的生死爱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