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米勒,现任美国新社会研究学院副教授,该学院自由研究所主任。1981年至1990年间曾担任《新闻周刊》(Newsweek)图书和音乐评论专栏作家,兼《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时代》(New Time)和《滚石》(Rolling Stone)等报刊撰稿人。他是芝加哥人,曾在珀摩那学院和布兰代斯大学学政治与哲学,1975年在布兰代斯大学思想史博士学位,随后相纪在得克萨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任教。他曾在《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史学理论》(History and Theory)、《杂家》(Salmagundi)、《大街》(Grand Street)、《目的》(Telos)和论文集《汉娜・阿伦特:公共世界的复兴》(Hannah Arendt:The Recovery of the Public World)中发表论著。他的音乐论著曾两次获ASCAP-DeemsTaylor奖,他本人也曾担任《滚石图说摇滚乐史》(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的编著,并为论文集《斯特兰德:荒岛摇滚乐》(Stranded:Rock and Roll for a Desert Island)写过稿。在本书之前,他已出版过三本书:《“民主在街上”:从休伦港到围城芝加哥》(Democracy Is in the Street:From Port Huron to the Siege of Chicago)(1987),写的是60年代的美国新左派运动;《卢梭:民主梦幻家》(Roussear:Dreamer of Democracy)(1984),这是一部关于卢梭思想中的现代民主渊源及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研究专著;《历史与人的存在:从马克思到梅洛-庞蒂》(History and Human Existence:From Marx to Merleau-Ponty)(1979),是有关马克思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论著。他和妻子及三个儿子现居马萨诸塞州的西罗克斯贝里。
发表于2024-11-21
福柯的生死爱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看了詹姆斯米勒的福柯的生死爱欲,我知道,原来学术文章还可以这么写,想的这么让人欲罢不能,想入非非。因此,我把这个家伙列为我仇恨的对象,干嘛那么会写,害我爱上作者又爱上书里的每一个人…… 看了米勒的福柯,我开始想知道萨特,罗兰巴特,乔治巴塔耶,海德格尔,尼采,...
评分這樣的書,適合躺在床上翻翻,帶點獵奇的心態,當一回趴在門縫上聽房的窺私者。爲什麽狗仔隊這么為人不齒還生生不息呢,可能是人內心對他人私生活的好奇。這本書就相當八卦,作者也是是相當敬業的狗仔隊。 福柯是傳奇人物。矛頭一樣閃亮的光頭,金絲邊眼睛和露出金牙的招牌微笑...
评分盛名之下总还有它的道理,有时候知识简直让人恶心,但又是唯一的道路。拥有智识的人应该多一份慎戒之心,对天地存有敬畏之情,方不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极端的否定往往提示真理,但也陷入悖论。 一个是有些想法已经不断改变,一个是未整理文稿未成熟,易被人误导。在...
评分《福柯的生死爱欲》(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这本书中,作者在序言开篇就讲“本书不是传记,虽则它大体上遵循着福柯的生命足迹。它也不是关于福柯著作的综述,尽管它的确诠释了福柯的大量作品。它毋宁是在叙述一个奋斗的人生,这种奋斗旨在实践尼采的箴言:‘成为自己...
评分这是本传记,但又和一般的传记有点不一样. 作者米勒本身的哲学功底深厚,这使得他能够摆脱很多传记"为人歌颂颂德"的符号化叙事,具体讲,就是挖掘生活细节,见知见智地将人物高大全化.就传记而言,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米勒没有把福柯写成那种神人,当然没有写成温情脉脉的普通人。...
图书标签: 福柯 传记 哲学 法国 思想 Foucault 人物 生命史
作者詹姆斯・米勒在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很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作者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哈 八卦
评分福柯会喜欢这本传记的
评分两年以来的第二回重读,停停放放,终于在不断闪现的尼采段落里想明白了一些当初感动了我、但是隐匿遁形的东西。想象他在意大利海滩读尼采的样子,摘出一些格言体,觉着:差不多够了。
评分料猛火候足
评分写得超级好的一本关于福柯的二手资料
福柯的生死爱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