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譯注》的注釋主要依據唐玄宗"禦注"及刑昺"正義",兼挼"孔安國傅"、"鄭玄注"及曆代注經傢的意見,擇善而從,盡可能簡明扼要,必要的問題也有些簡略的考證,重要的不同意見也加以微引,以便讀者參考。總的原則是,讓讀者瞭解古人是怎樣理解《孝經》的,而不是自已標新立異,另搞 一套。在我國曆史上,《孝經》長期是兒童發濛義字的課本,是流傳最癀、影響最大的古籍之一,早在東漢黃巾作亂時,朝中便有人建議在黃河邊誦讀《孝經》來悟退亂軍。《孝經譯注》的目的是,幫助一般讀者讀懂《孝經》,給那些希望作進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綫索,為那些從事倫理學問題探討的工作提供一份可以參考的資料。
關於《孝經》的作者、成書、今古文之爭及其在曆史上的地位、思想內容之評價等問題,請參看《孝經譯注》《孝經是怎樣的一《孝經譯注》》。
《孝經》本文,今文與古文在章節、文字上有若乾歧異。《孝經譯注》《考經》正文采用《正文采用《十三經注疏》今文十八章本,而在注釋中說明古文本的章節分閤與文字不同的情況,並注明歧義。
發表於2025-04-15
孝經譯注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4頁:最後一句引甫刑的話,句號應該在引號內。 13頁《三纔章第七》“陳之以德義”一句,十三經注疏本作“陳之於德義”,“以”作“於”。 北大點校本有注:孝經鄭注疏本作“以”。 27頁《五刑章第十一》“非聖者無法”一句,通誌堂經解本《古文孝經指解》文字與此同。...
評分4頁:最後一句引甫刑的話,句號應該在引號內。 13頁《三纔章第七》“陳之以德義”一句,十三經注疏本作“陳之於德義”,“以”作“於”。 北大點校本有注:孝經鄭注疏本作“以”。 27頁《五刑章第十一》“非聖者無法”一句,通誌堂經解本《古文孝經指解》文字與此同。...
評分4頁:最後一句引甫刑的話,句號應該在引號內。 13頁《三纔章第七》“陳之以德義”一句,十三經注疏本作“陳之於德義”,“以”作“於”。 北大點校本有注:孝經鄭注疏本作“以”。 27頁《五刑章第十一》“非聖者無法”一句,通誌堂經解本《古文孝經指解》文字與此同。...
評分4頁:最後一句引甫刑的話,句號應該在引號內。 13頁《三纔章第七》“陳之以德義”一句,十三經注疏本作“陳之於德義”,“以”作“於”。 北大點校本有注:孝經鄭注疏本作“以”。 27頁《五刑章第十一》“非聖者無法”一句,通誌堂經解本《古文孝經指解》文字與此同。...
評分4頁:最後一句引甫刑的話,句號應該在引號內。 13頁《三纔章第七》“陳之以德義”一句,十三經注疏本作“陳之於德義”,“以”作“於”。 北大點校本有注:孝經鄭注疏本作“以”。 27頁《五刑章第十一》“非聖者無法”一句,通誌堂經解本《古文孝經指解》文字與此同。...
圖書標籤: 孝經 國學 十三經 古典 經學 哲學 古籍 孝經
新版換封麵瞭
評分前言對文字歧異、版本源流梳理得很清楚,底本用今文,附錄古文。譯注者認為孝經作者是樂正子春及其門人,認為古文孔傳不是劉炫僞作,而日本迴傳的太宰純刊古文孔傳也是源自隋唐舊本。注解簡略平實,大量引用孔傳。前言裏引瞭一幅民國年間的“孝經係統圖”,可見“思維導圖”這玩意,簡直於古有徵。
評分修行122nd,正文不足兩韆字的十三經之一,語句淺顯,中規中矩,但是在讀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的時候,感覺茫茫的黑暗中,有鋒利閃寒光的獠牙猙獰張啓
評分新版換封麵瞭
評分很美的一篇文字,有多大的罪過,要反呢
孝經譯注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