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易》經傳結構與戰國秦漢散文的體製
第一節 對卦式結構形態
第二節 包舉宇宙式結構
第三節 序在書末的體例
第四節 經傳閤編與論說文
第二章 《尚書》的文體分類及行為與文本的關係
第一節 前人的分類
第二節 篇章命名方式與文體分類
第三節 六體名義辨析及篇章歸屬
第四節 名與體例及行為與文本的關係
第三章 從《尚書堯典》諸篇看早期曆史敘事文體的特徵
第一節 敘事與記言
第二節 結構體製
第三節 語言風格
第四章 《尚書》典體文與秦漢封禪文
第一節 典體文發展的兩條綫索
第二節 封禪文的文體特徵與文化生態
第三節 本典與仿製:經典的形成及文學觀念的變化
第五章 《尚書》訓體與《史》《漢》書誌及《七發》
第一節 訓的內涵及體類特徵
第二節 訓與《史》《漢》書誌體
第三節 訓與諫誡文及《七發》
第六章 文學觀念與文體的生成--以春鞦辭令為例
第一節 引“言”與“立言”:重“言”觀念
第二節 “辭不可以已”與“辭其何益”:兩種相反的言辭觀
第三節 以“文”論辭令:對辭令文學性的重視
第四節 “擇言以教”與“能辭為寶”:言辭能力的培養
第七章 經學闡釋與文體的生成--以《春鞦公羊傳》和《春鞦繁露》為例
第一節 “辯而裁”與“博而切”:兩種相異的闡釋文體
第二節 “依經以辨理”與“閤經以立義”:先秦與漢初兩種經學闡釋方式
第三節 “義由例齣”與“體由義齣”:闡釋法引齣觀念與觀念生成闡釋法
第八章 經學師受與文體的生成--以西漢詔策為例
第一節 帝王之師及其所受之學
第二節 經學師受與帝王人格類型
第三節 詔策的內容、體製與帝王的經學師受
第四節 詔策的風格與帝王的經學師受
第九章 文體的多源性--以《說苑》《新序》《列女傳》三書為例
第一節 三書體例與先秦諸子
第二節 三書體例與說經方式
第三節 以事言理的思想錶達方式考源
第十章 文體的分閤交叉--以蔡邕碑文為例
第一節 碑文的興起及體製特徵
第二節 碑文與銘誄的分閤交叉
第三節 蔡邕的修史情結與其碑文創作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