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2001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现任由执根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学理论书奖(韦勒克奖)和文学史书奖(列文奖)两项大奖评委,现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董事。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英文学术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年),即将出版有Semiotics of Empire哈佛大学出版社),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编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发表于2024-11-21
跨语际实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When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were obsessed with whether the Ming-Qing China had “the” modernity, or “a” different modernity (e.g., the impact-response debates initiated by Fairbank and Levenson, the public sphere discussion based on Habermas wi...
评分 评分因对一个小站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8071412/)表示了兴趣,且收到了主办方寄来的两章电子书,十分感谢。网上办读书讨论不是件十分轻松的事,主办方的热心肠值得称道。该活动要讨论的是一位叫Michael Gibbs Hill 的美国学者新出的著作《林纾公司》(Lin Shu, Inc...
评分令人惊喜的一本书了! 中西方在二十世纪初的历史性交往的研究落实在语言世纪的领域里,由于中国现代知识传统创始于对西学的翻译、采纳、盗用,中西方交往的研究通常以翻译为起始点。很早就想考察译介过程中,新词语、新意思和新话语的产生和代谢,是如何进行和发生的,这本书中...
评分图书标签: 刘禾 文学研究 现代性 语言 文化研究 跨语际实践 文学 文化
跨语际实践的研究重心并不是技术意义上的翻译,而是翻译的历史条件,以及由不同语言间最初的接触而引发的话语实践。总体而言,我所要考察的是新词语、新意义和新话语兴起、代谢,并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不努力真的不行啊
评分无论"个人"或者"国民性", 一切概念均是在翻译中创造出来的. "翻译"的能动作用被如此强化, 原因可能在于它作为一种中介, 有效地搅动了诸多稳固的二元对立关系, 如东方/西方, 传统/现代, 个人/国家等等. 她似乎一直在强调, 要寻找权力争夺的场域. 于是, "翻译"让二元对立飞起来.
评分很好的书,佩服
评分15PEAC005, S2W4。一天讀完直接爆炸,對這種術語密佈的書愛不起來。討論中國文學話語是如何“現代”“西方”的合法化的,以及現代話語建構是如何在翻譯中生成的(翻譯毀了,應該需要重讀)。#壹柒讀#019 #SOAS
评分#2011-02-24;翻了一遍,太专业了,不想读。
跨语际实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