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库切(J.M.Coetezee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9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4-04
青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拜改革开放所赐,我经历了和四十多年前一个南非男人近似的青年时代。十九岁到二十四岁。从开普敦到伦敦,或者从西京到北京、从兰州到杭州。 西部不正是东部的殖民地吗?这么说可能会误导,这里没有政治分析,它讲的毕竟是青春,没力、没情、没所适从。小说足够简洁也足够耐心,...
评分 评分《青春》里,发现青春原来都是一样的。 看着他银白的短发,银屑似的胡茬,眼神敏锐、机锋闪烁,穿亚麻西装也不会皱,绅士又冷淡,欠完美的是脸颊轮廓稍显柔和,在书中,他也提及自己模糊的长脸和软弱的嘴唇。不过,当时的他在等待一位爱人将她点燃。望着库切现今的照片,可以对...
评分《青春》。 我常想着应该把它放进我巨大的黑背包里。朋友说背大包的女孩子没有心事。 可是《青春》里有。 我含混的读库切。含混的读《耻》,又含混的把它们放回书架然后开始下一本。 可是《青春》里的情节开始象个阴谋,混沌的团在我思维的拐角,挥之不...
图书标签: 库切 小说 青春 南非 外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J.M.Coetzee 文学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青春》不同凡响,写法也特别。它并非采用这类作品常见的第一人称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但库切总是称之为“他”。这样的口气不大像是一种自述,因而读来自有疑问:“他”就是他自己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库切本人的年龄和履历都跟书中的主人公相吻合,至于那里头的诸多细节是否也是作者所亲历,想来已难以考证。库切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这个岁数的年轻人不是意气风发就是躁动不安,却玩不出轰轰烈烈的名堂,由于生性缺少热情,干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乱子。他也需要被爱抚的感觉,但性爱从来没有给他带来生命的光辉,只是在吞噬时间和精力……你想,这种内敛的性格,这般平淡无奇的生存状态,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文章呢?可是,库切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就让他写得楚楚动人。他把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他者来观照,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在去云南的旅途中陆陆续续看完的。他和我如此相似,敏感、内倾、神经质、完美主义、任性、自私、懦弱、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那无望又无法停止的逃离。
评分众所周知,作家写作家是最容易出现的文字垃圾,虽然不能说这是本垃圾小说,毕竟靠第三人称叙述写一本还没有乏味至极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但是这实在不是我理想中的好小说。
评分我一点也没觉得他扭曲,是不是我自己早就扭曲了。
评分是不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这样一段日子,鸿鹄志高却难遂,迷茫地过着,昏昏噩噩地耗,最终不是妥协泯然众人,就是找不到出口被生活围困。这时候家人朋友,看在眼里,哪怕不说,心里想的也是“小镇青年何必心怀远方”这样的想法吧。
评分不知是不是心境的缘故,感觉前三分之一要远远优于其余。挺有共鸣的。
青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