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青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南非] J.M.库切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206
译者:王家湘
出版时间:2004-4-1
价格:1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919375
丛书系列:巨擘书库·库切核心文集
图书标签:
  • 库切
  • 小说
  • 青春
  • 南非
  • 外国文学
  • 诺贝尔文学奖
  • J.M.Coetzee
  • 文学
  • 青春
  • 成长
  • 梦想
  • 奋斗
  • 校园
  • 情感
  • 励志
  • 回忆
  • 希望
  • 独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青春》不同凡响,写法也特别。它并非采用这类作品常见的第一人称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但库切总是称之为“他”。这样的口气不大像是一种自述,因而读来自有疑问:“他”就是他自己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库切本人的年龄和履历都跟书中的主人公相吻合,至于那里头的诸多细节是否也是作者所亲历,想来已难以考证。库切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这个岁数的年轻人不是意气风发就是躁动不安,却玩不出轰轰烈烈的名堂,由于生性缺少热情,干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乱子。他也需要被爱抚的感觉,但性爱从来没有给他带来生命的光辉,只是在吞噬时间和精力……你想,这种内敛的性格,这般平淡无奇的生存状态,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文章呢?可是,库切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就让他写得楚楚动人。他把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他者来观照,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作者简介

J.M.库切(J.M.Coetezee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9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译后记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他和他的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青春》读毕。一直特别关注那些老者或逝者年轻的时候,他们在怎么想,做什么。这是时间紧迫感所致。 《青春》和前阵子的《流动的盛宴》都是讲述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多么好的时候,那时未来还是谜,不管他们痛苦或者欢喜,共通的是雄心。 这两本都喜欢,《青春》更喜...  

评分

《青春》。 我常想着应该把它放进我巨大的黑背包里。朋友说背大包的女孩子没有心事。 可是《青春》里有。 我含混的读库切。含混的读《耻》,又含混的把它们放回书架然后开始下一本。  可是《青春》里的情节开始象个阴谋,混沌的团在我思维的拐角,挥之不...  

评分

《青春》。 我常想着应该把它放进我巨大的黑背包里。朋友说背大包的女孩子没有心事。 可是《青春》里有。 我含混的读库切。含混的读《耻》,又含混的把它们放回书架然后开始下一本。  可是《青春》里的情节开始象个阴谋,混沌的团在我思维的拐角,挥之不...  

评分

拜改革开放所赐,我经历了和四十多年前一个南非男人近似的青年时代。十九岁到二十四岁。从开普敦到伦敦,或者从西京到北京、从兰州到杭州。 西部不正是东部的殖民地吗?这么说可能会误导,这里没有政治分析,它讲的毕竟是青春,没力、没情、没所适从。小说足够简洁也足够耐心,...  

评分

有些词我是受不了的,比如“青春”,听起来多矫情啊。脑子里反射的立刻是莉莉周小逼孩子站在田地里拿大耳机听非主流歌曲,或者将爱情进行到底李亚鹏徐静蕾缺根筋一样在操场上向前花痴幸福的奔跑。相较之而言,“青年”一词感觉更舒坦,起码没过分浪漫化现实。而如果要我翻译库...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猶豫了很久要不要看的書,怕看時太多的羨慕與嫉妒。長篇的自怨自艾沒有並不讓人厭倦,卻使我很容易記住男主角的每一段心情,甚至那些上過的女人。也許我在18歲看時會更好,不過“現在就是過去就是未來”,失敗其實並不可怕。

评分

是日后会不断翻出来重看的书。

评分

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给人发短信说,不喜欢库切。我没有料到自己会如此抵触他。完全不应该,青春一书里,他焦灼的是艺术,成为个体,被指引的追寻,痛苦和爱的沉溺麻木与认同,对故土的确认等等我非常在意的命题,可是很奇怪,那些句子就这样擦身而过,本该命中却让人提不起精神,难道这就是库切?不过,看他提起Vitti等人时,还是非常高兴。这也是,在未经历生活便被艺术表象迷惑,祈求获得艺术之外的生命的典型吧。

评分

极其强烈的共鸣,像嗑药一样一口气看完。结尾非常令人失望,像是从某个小说中间直接截断。平白的叙事风格感觉像是有个朋友一直在聊天。偶尔掉书袋严重让我感觉不适。

评分

众所周知,作家写作家是最容易出现的文字垃圾,虽然不能说这是本垃圾小说,毕竟靠第三人称叙述写一本还没有乏味至极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但是这实在不是我理想中的好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