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日常社交谈话总包含着谣传。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朋友聊天时,也充斥着各种有根据或无根据的小道消息。
这种社交谈话只是向我们的对话者表达一种含糊的友好感觉,避免沉默的尴尬,它们只是谣言传播的一种形式。
谣言的散布一直是重大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在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每当社会局势紧张,不实的报道便恶毒地增长。
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们都是非专业的,谣言就因此而产生。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检验我们所听到的是否背离证据的外在标准,即使有时这些标准存在,也能得到。所以我们抵御谣言惟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所有道听途说的描述持普遍怀疑的态度。希望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形成谨慎的怀疑态度。
怪谁呢,一开始没有翻译好?英文的rumor翻译成中文,成了“谣言”。此外,Gossip是“流言”,hearsay是“传言”,都属约定俗成。就中文的语源来说,“谣”本有民间流传之意,陈诗采谣以知民风,乃是统治者了解民间舆论的重要渠道。可是到了现代汉语里,“谣言”成了贬义词...
评分 评分最近谣言多,建议大家看看此本小书,以下摘自《谣言心理学》。 1.这一谣言是否只是热门话题中仅供参考的消息? 2.讲述者与听众是否对证明它的证据缺乏可靠性的标准? 3.是否同时存在含糊性和重要性?哪一点更为突出? 4.谣言用何种方式反应出“另有所指”? 5.它是否对复...
评分1_「谣言」这个词 在讨论这本书前,我们有必要先检讨一下「谣言」这个词的含义。 查《现代汉语词典》,「谣言」的释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使用范例有「散布~」和「不要轻信~」两种。仅以此观之,「谣言」一词不包含对说法真假的判断。也就是说,有「真的谣言」,也有...
评分怪谁呢,一开始没有翻译好?英文的rumor翻译成中文,成了“谣言”。此外,Gossip是“流言”,hearsay是“传言”,都属约定俗成。就中文的语源来说,“谣”本有民间流传之意,陈诗采谣以知民风,乃是统治者了解民间舆论的重要渠道。可是到了现代汉语里,“谣言”成了贬义词...
: C912.69/2823
评分应该是比较早的研究谣言的著作,里面涉及很多实验。作者总结出一个公式:R=i*a,即谣言的传播广度随着相关人员(其实还有事件)的重要性以及该主题证据的含糊性的变化而变化,并强调后二者是相乘的关系。
评分经典,宏观
评分: C912.69/2823
评分拷贝不走样的学术分析教程。malingcat老师的书评可作为导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