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20世纪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自北京移民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作家。1993年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其代表作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习惯死亡》、《青春期》、《一亿六》等。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有多部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搬上银幕。作品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外发行。
《张贤亮集:习惯死亡》是一部反映知识分子心态的长篇小说,张贤亮打破以往传统叙事模式,采用意识流的手法讲述一个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若干年后的内心自省。
印象最深的是通篇的小说中都未提及主人公的名字,只是我和你两个人称来概括。其次不断变换的叙说视角,自我独白式的、作者与主人公对话式的、以及主人公与另一个小说中女性对话式的。跳跃式的陈述方式很让人琢磨不透,处于作者在其中间歇式的发言。探讨文革,探讨国民性,反问...
评分有人说喜欢作者的文字,很可惜,作为文学作品,中国的文学作品,书中几乎没有几句明白的中国话,只不过一味地嚼西方人的鼻屎,而且津津有味。把重大的的政治话题写成了叙事者和主人公内心的家长里短,不仅不能以小见大,反而暴露了有窥阴癖的强迫症患者睥睨一段历史的猥琐眼光...
评分据说这本书曾被禁过,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书中有些对性爱过火的描写,还有嫖妓的镜头。只所以解禁,我猜测在世风日下的当下,书中的描写已不值一提。 对与那些经历以及未曾经历过那段中国解放后的黑暗时期的所有人,这本书都值得一看,你可能会发笑,因为这本书里充满了黑色的幽...
评分作者在书中不断在提出他的无限次的死亡的能力,而放在当下,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能力。而在无限次轮回中,他感受到的只有痛苦。张老在《习惯死亡》中提到他最大的财富只有死亡,这恰恰是他所希望的解脱——在痛苦的世界中轮回,是比死亡更残酷的酷刑。 我们现在也何尝不是呢...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青葱的要死,正在谈一场很纠结很白痴很SB的恋爱。 学校,老师,同学,暴发户,知识分子与商人,统统躁动不安。 他很忙,我也很忙。忙着各种体验,各种新鲜,和各种淡淡忧桑。 后来有一天,我决定了解一下生命,就读到了这本书。就是这个封面,一个挺暴露的小...
把闪光的衣衫全部剥去,爱情不过是赤裸裸的肉体的接触罢了。
评分如果不是有些颇有意思的句子,估计就会弃掉了,故事架构不行,用切换视角这种方式用得不好 让人云里云雾,没造成思考反而酿成混乱,写文革 没什么张力,张贤亮没拿过奖,我开始信服国内的一些评奖机构了,不会浪费时间再看张贤亮
评分对意识流欣赏无能。
评分如果不是有些颇有意思的句子,估计就会弃掉了,故事架构不行,用切换视角这种方式用得不好 让人云里云雾,没造成思考反而酿成混乱,写文革 没什么张力,张贤亮没拿过奖,我开始信服国内的一些评奖机构了,不会浪费时间再看张贤亮
评分很多经典,小悲观主义渗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