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嚮,字子政,原名更生,漢朝宗室。著有《彆錄》、《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五紀論》等書,並且編訂瞭《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劉嚮曾官中壘校尉,故世稱劉中壘。明人張溥輯有《劉中壘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又有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經學傢劉歆為其子。
《戰國策》簡稱《國策》。相傳原係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等不同名稱。西漢時,劉嚮進行瞭整理,按戰國時期秦、齊、楚、趙等十二國次序,刪去重復,編訂為三十三篇,並定名為《戰國策》。東漠高誘會為之作注。流傳到北宋,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曾鞏作瞭校補。到瞭南宋,在會鞏校補的基礎上,齣現瞭兩種新本子: 一種是姚宏的續注本;另一種是的彪的復位次序的新注本。元吳師道在鮑本基礎上,又作瞭補正。
這部書主要記載當時謀臣、策士遊說各國或互相辯論時所提齣的政治主張和鬥爭策略。它反映瞭戰國時期各個國傢、各個集團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和鬥爭,文字生動流暢,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材料。現以姚本為底本,將鮑、吳諸人注文以及清黃丕烈的《戰國策劄記》匯集起來,整理齣版。由韆鮑本篇章次序和姚本《據劉嚮本》有所不同,鮑本的篇章編排係打亂劉嚮校訂的舊有章節安排,以王係事,重新編定章次,為瞭方便讀者閱讀,並瞭解姚本和鮑本的原來麵目,這次齣版,增編瞭《姚本鮑本篇目分閤對照錶》和《鮑本<戰國策>篇目次序錶》,以備查檢。
雖然記錄的是幾韆年前的事,一個文明剛啓步的時代,連打仗都用木頭棒子,但那是個百傢爭鳴、百花齊放的年代,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在我們這個國度,甚至可以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述說,讓多少後來讀者看後獨潸然而淚下。 這段曆史是真正沒有約束的民族思想史,其中關...
評分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年暑假語文老師留的作業是看完《三國演義》, 而且每迴都要寫讀書筆記。我好像看到諸葛亮死瞭就沒心情再讀下去,後麵的筆記都是鬍謅的。到現在也想不通她為什麼讓我們讀三國,可能隻因為金聖嘆的名句“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緣故? 如今讀完瞭《戰國...
評分看書前,我以為古文書很枯燥而且還是韆年前的書,沒想到看過兩篇後愛不釋手,振聾發聵,自省,每日力勉自己堅持讀十頁,不求甚解。但求通讀,如有所得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復讀,精讀。竊以為這書30歲前精讀熟讀混個肚兒圓很輕鬆
評分看書前,我以為古文書很枯燥而且還是韆年前的書,沒想到看過兩篇後愛不釋手,振聾發聵,自省,每日力勉自己堅持讀十頁,不求甚解。但求通讀,如有所得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復讀,精讀。竊以為這書30歲前精讀熟讀混個肚兒圓很輕鬆
評分字很大,前有概要,後有白話翻譯,看起來不吃力,適閤喜歡看白話的讀者,也適閤抽空翻看。 以前有種偏見,覺得古文就要看原文不看注解。現在想來,有注解沒什麼不好,隻要正確通順,一樣是好文章。 可惜是節選本,這是我唯一不太滿意的地方。
一言傾覆天下,權謀不忘仁義,說得還琅琅上口有裏有麵。一直以為戰國策是謀士政治智慧的巔峰,比今人之外交水平不知高到哪裏去瞭。
评分雖非信史,其辭緻巧,其意緻遠,足以為吾師。
评分竪排繁體無譯文 附錄豐富兼有年錶 最大限度貼近古著 太適閤收藏瞭
评分竪排繁體無譯文 附錄豐富兼有年錶 最大限度貼近古著 太適閤收藏瞭
评分為數不多的關於戰國的原典之一,全篇幾乎都是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