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6年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担任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并做过台北驻市学者,又曾任北美《亚洲评论》杂志顾问等。著作主要有《走出中世纪》、《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壶里春秋》、《中国经学史十讲》及与人合作的《孔子思想体系》、《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等。编注辑校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章太炎选集》(合作)、《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及增订本、《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卷一、《章太炎全集》卷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等。主编有《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十种,《传世藏书》经学史类二十一种、诸子类五十种,《马相伯集》,《利玛窦中文着译集》,以及论文集《传统文化的再估计》、《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基督教与近代文化》等。曾在海内外各种刊物、会议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发表于2025-02-02
重读近代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朱维铮学术水平不高,其实他的好朋友马勇也间接提及,他说朱维铮写作的东西不重视考证之类的泛书生学术的东西,而是很强调把他研究的东西和政治结合在一起,马勇此说当然是对朱采取褒意,不过学术研究者学术上的成就是应该和政治脱离的,学术的东西本来就是为求真而存在,而...
评分如今在非小说出版业有一种令我担心的趋势,就是结集出版。这种书容易读,但是我想,往往意义不是很大。书,它的内容放在一起,我想不应该是一些写成时间上相近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而应该是一个人很想厘清一包问题而一步步写,连贯,不重复,条分缕析,比如梁鸿写《中国在粱庄》...
评分1,《重读近代史》内容看似包罗万象,但篇什之间有着统一的逻辑主线:有清一代的权力斗争、权力的技术操纵、以满驭汉的制度设计、以及儒学在满洲政权中“登坛设教”作为统御资源的演变,最终指出中世纪政治登峰造极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的本质,为终结清代的革命辩护。 2,传统说...
评分 评分1,《重读近代史》内容看似包罗万象,但篇什之间有着统一的逻辑主线:有清一代的权力斗争、权力的技术操纵、以满驭汉的制度设计、以及儒学在满洲政权中“登坛设教”作为统御资源的演变,最终指出中世纪政治登峰造极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的本质,为终结清代的革命辩护。 2,传统说...
图书标签: 朱维铮 历史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随笔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历史 中国
多年来我重读近代史,便尝试似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角度,清理若干历史积疑的实相。这就是我明知将碰壁仍要期待袪疑的由来。我不敢说我重读近代史的短书小文能够恢复历史实相,但至少表明历史实相有待恢复。
委实一般
评分勉强四星。全书主要讨论清乾嘉至咸同一段的思想、政治与制度,讲乾嘉道几朝的篇章较佳,越往后越水,论慈禧、肃顺、胜保及辛酉政变那几篇,反复唠叨,简直是来赚FT稿费的。 此书的精彩之处,一是能贯通清史来谈(反对用1840来腰斩清史,说的人多,做得到的极少),由此读出不太一样的近代史,其中不乏灼见;其二是所谓“重读”,揭示出不少有待恢复的真相、有待注意的史事。 朱先生以“骂人”著称,此书也是典型,一口一个满清、中世纪、专制、军头……,笔下人物,除了包世臣、龚自珍等少数倡导“自改革”的士人,无一能逃脱笔伐。如此解读一时代,总觉得过于自信,乃至于鲁莽,还是得多点了解之同情。
评分朱维铮的精神底色,其实仍旧延续了乃师周予同的反传统、启蒙主义甚至带虚无色彩的文化观。他也不同意毛和斯大林,但终身未走出窠臼,至死信奉卡尔和普列汉诺夫。他毕竟是“罗思鼎”写作小组的成员,不可能走出最基本的底色。不过,朱氏的好处也很明显,他不同于李泽厚、刘再复们,对于满清的问题,他看得更清楚,不会走向否定辛亥革命那样的闹剧。朱氏揭露满清作为征服王朝,所谓“满汉双轨制”和贪腐立国的政体根基,这些方面颇有功劳。他的一些见解,与余英时,或者新清史学派往往有类似的结论。
评分篇目虽短,但论述流畅,可惜字数所限,很多论证未及展开。最佩服的是以史带论,借古喻今,很多字句见出先生的风骨和气性。朱先生走好。
评分委实一般
重读近代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