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美国密苏里州人,22岁时奔赴远东,他在中国定居12年,研究中国和汉语,在北平燕京大学教过书,他的有些学生朋友后来成了中国领导人。作为驻中国、缅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记者,他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报社工作,后来,担任了《星期六晚邮报》的助理编辑。报道亚洲和欧洲的战时及战后时局,成为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印度和苏联问题专家。他著有11部书,其中包括《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这边》、《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和《漫长的革命》,他于1972年去世。
《红星照耀中国》是本一直都知道但最近才拿来读的书,阅读的过程有很多的没想到。 (一)没想到这个一九七九年公开发行的旧版本完整保留原稿内容没有删减和修改(比如原稿中对林彪的赞许,只加了“其人后来叛党”的译注),至少说明当时的文化新闻控制已经不是文革时期的神经...
评分书的简介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
评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评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评分书的简介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
只对人物那块有点兴趣
评分断断续续读的,有一段很有感触:斯诺和毛泽东谈话,讲述毛的故事。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去上海送别了那些启程去法国留学的朋友们,独身一人回到长沙,那时候正是冬天,他一个人走了很多路,绕着洞庭湖环行,那时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他是否能想到他的后半生和这个国家的将来呢。
评分看到红军走完长征就完全无力看下去了。
评分比想象中好一些。 大概算一本游击。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歪国人跑来东方,寻觅印证他们所思所想。彼得海斯勒,比尔波特和斯诺算是同一类人吧,不过这本书的背景要更宏大一些。并且提供给我们另一种视角,给了你勾勒时代轮廓的边界条件。一些官方刻意淡化的史实在书里也很也找到很多旁证。作者采用的观察者的视角,算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评分21世纪的毛派共,又有多少人有这个魄力、精力去一线考察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