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斯特拉瑟(Todd Strasser),1950年生于美国纽约。他创作了140多部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小说,另外还有多部备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浪潮》,由该小说改编成的同名电影,引起极大轰动,在世界多个国家热映。
发表于2025-04-10
浪潮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阅读趣事】《浪潮》这部电影让我难忘,再加上最近刚刚读完《被禁锢的头脑》,让我很想读读《浪潮》这本小说,当我准备读《浪潮》这本小说时,忽然想起儿时有趣的担忧和害怕。 小时候我见过许多书呆子,他们留给我的印象不是那么好,因此我很怕自己也成为书呆子,也怕自己读太...
评分今天突然饶有感悟就是此话是否与个人利益应顺从集体利益相矛盾。 就是相对于最近发生的事情看来,如果我们做事太软,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了个人利益,而是确确切切让团体意识侵犯了个人权利。 就如我兢兢业业干活了一整年,年度评优的时候把优秀评给了另一个人...
评分关于《浪潮》,要讨论到纪律的分界点。当本能趋势,人们自发地向往绝对团结和绝对的纪律守则,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答案不等。 ——相对的自由,独立的人格与人权,明辨是非、自我思考与自我反省的能力。这些通通都成为绝对严明的牺牲品。从源头出发,思考什么是纪律,纪律的...
评分国人就是欠管! 管管就对了!XXX也该管管了!XXX怎么还不封?” 听着熟悉吗?无论是从亲人口中、网络评论还是某香港公众人物口中。 虽然批评极权的声音不断,无论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自由的概念。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还挺喜欢被管一管的。只要能把我...
评分图书标签: 独裁 纳粹 小说 权力欲望 迷失 外国文学 组织纪律 服从
《浪潮》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高中校园里的一个真实故事。教师本•罗斯本想通过一堂实验课使学生切身明白什么叫德国纳粹。为了实验他成立了 “浪潮”组织,提出一系列铿锵有力的组织口号,要求学生们必须遵守组织里的纪律,还专门规定了打招呼的手势,学生因游戏的心态而都自觉、绝对地服从着这些命令,而到了后来这些学生就习惯的会想象出来的一些“命令”,暴力威胁他人加入“浪潮”,并且互相监视和揭发,每个人却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连组织者罗斯老师也迷失其中,沉浸在权力欲望和他人的崇拜中。直到外界施以压力,罗斯老师才意识到事态的失控,马上果断结束了这短短5天的实验。
主体故事还可以。多亏我有先读故事再看导读的毛病……前面代序先把电影版给剧透了个爽,再总结了点儿书里内容中心思想什么的,然后是一百多页小说,接着是真人回忆整个事件,最后译后记又总结了一遍全书。等于两小时看了五遍(手动再见)
评分5分给书籍,扣1分因为译者。书籍内容不长,但是译者在译者序把故事梗概写一遍,看故事看一遍,作者后记故事又说了一遍,译者后记再说一遍,等于看了4遍,有点烦,一个译者在序里把剧情和中心思想都剧透完了,我们还看啥orz。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当集体主义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人们不再进行独立思考,完全盲从于集体意志,排挤团体外的人员,无视个人的自由意志,人们便丧失了成为人的力量。 纳粹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随时都可以重来。深陷浪潮的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疯狂与极端。纪律与团结固然重要,但是身而为人,永远不能放弃独立思考与自由的权利,要永远抱有质疑精神,不能让集体意志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并且永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评分电影比书成功,在于电影展示了实验的深度和氛围,而小说的平铺直叙则像是一场闹剧。
评分小心你所跟随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把你带到哪里。
评分故事是好故事 但小说写得实在太干吧
浪潮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