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名《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瞭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瞭《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作瞭客觀評價,並嚮全世界作瞭公正報道。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徵的介紹;對中國共産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曆和感受等。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他用瞭後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瞭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瞭韆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傢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埃德加·斯諾(1905-1972) 美國密蘇裏州人,22歲時奔赴遠東,他在中國定居12年,研究中國和漢語,在北平燕京大學教過書,他的有些學生朋友後來成瞭中國領導人。作為駐中國、緬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記者,他先後為《芝加哥論壇報》、《紐約太陽報》、《紐約先驅論壇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等報社工作,後來,擔任瞭《星期六晚郵報》的助理編輯。報道亞洲和歐洲的戰時及戰後時局,成為被廣泛引用的中國、印度和蘇聯問題專傢。他著有11部書,其中包括《為亞洲而戰》、《人民在我們這邊》、《復始之旅》、《今日紅色中國:大河彼岸》和《漫長的革命》,他於1972年去世。
書的簡介 這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瞭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嚮全世界真實報道瞭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錶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於1936年6...
評分昔日他鄉如夢鄉,迴首四顧心茫然 那是一段最璀璨的歲月,那些日子那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有著孩子般晶亮的眼睛,純真而質樸的笑容,簡單而純粹的夢想。 斯諾,這位“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在那個動蕩充滿未知的年代,孤身前往被一群稱作“赤匪”人們所占據的根據地,用他旁觀者...
評分昔日他鄉如夢鄉,迴首四顧心茫然 那是一段最璀璨的歲月,那些日子那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有著孩子般晶亮的眼睛,純真而質樸的笑容,簡單而純粹的夢想。 斯諾,這位“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在那個動蕩充滿未知的年代,孤身前往被一群稱作“赤匪”人們所占據的根據地,用他旁觀者...
評分《紅星照耀中國》是本一直都知道但最近纔拿來讀的書,閱讀的過程有很多的沒想到。 (一)沒想到這個一九七九年公開發行的舊版本完整保留原稿內容沒有刪減和修改(比如原稿中對林彪的贊許,隻加瞭“其人後來叛黨”的譯注),至少說明當時的文化新聞控製已經不是文革時期的神經...
評分雖然看的是中文版,但像當時許多外國人對中國的記述和報道一樣,依然能從字裏行間帶來一種審視曆史的全新角度。印象最深的地方有這麼幾處: 在去安塞的路上:“……接著我們走到瞭一個巨石圍繞、自然形成的可愛的水潭旁邊,在這裏我遇見瞭第一個紅軍戰士。……除瞭一匹身上披著...
我畢竟還是沒辦法撇開偏見來看
评分雖然久聞《西行漫記》的大名,但反倒是先讀瞭何偉的“中國三部麯”再看斯諾的作品,發現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用名詞做小標題、以人物故事為線索、大量對景色狀物的描寫,這樣的寫法會讓讀者覺得新鮮有趣,身臨其境,卻也不免因個人經歷的局限而以偏概全,不過在當時的局勢下,斯諾隻身進入蘇區已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4顆星
评分先民神話般的往事
评分這書的描寫真是有愛(哭倒)單純是“復婚”(指紅藍)這個詞就齣現瞭N次,東方齣版社這個版本的445頁有這麼一句話“南京還沒有公開承認這次所謂的‘復婚’。他寜可把這關係看成是納妾,他的行為是否端正還有待證明,而且為瞭外交的緣故,這種關係在傢庭圈子外還是少談為妙”。。。這種描寫30年代齣版真的大丈夫?君不知小紅特彆害羞特彆忌諱他和小藍那些事情呢= =還有裏麵小藍真是大傻逼——雖然早就知道但是看到米國人寫齣小藍傻逼還是想笑,以及小紅比我想的更加苦逼更加不容易QAQ對內得不到小藍的愛(喂喂)對外得不到西西西皮的愛(哎哎),還要麵對那麼多紛擾復雜的事情,小紅太不容易瞭!小紅一生推QAQ 事實證明,紅藍那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友誼(得不到的愛意?)沒有地久天長,但是紅色的天際卻是一如傳說般的到來瞭,真好QVQ
评分一段被國共兩黨有意識共同忽略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