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支平,1952年生,1987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91年晋升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著作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明史新编》、《福建族谱》、《福建宗教史》、《客家源流新论》、《福建六大民系》、《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等。
发表于2024-11-07
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明代赋役制度对于以明史为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可谓是基础知识,甚至说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也能大致明白赋役制度到底是个什么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向人民征收物资(有时是金属货币)和义务劳役。 从大学课本上的知识来理解这种制度并不难,甚至认为这种制度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必须...
评分明代赋役制度对于以明史为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可谓是基础知识,甚至说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也能大致明白赋役制度到底是个什么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向人民征收物资(有时是金属货币)和义务劳役。 从大学课本上的知识来理解这种制度并不难,甚至认为这种制度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必须...
评分明代赋役制度对于以明史为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可谓是基础知识,甚至说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也能大致明白赋役制度到底是个什么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向人民征收物资(有时是金属货币)和义务劳役。 从大学课本上的知识来理解这种制度并不难,甚至认为这种制度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必须...
评分明代赋役制度对于以明史为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可谓是基础知识,甚至说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也能大致明白赋役制度到底是个什么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向人民征收物资(有时是金属货币)和义务劳役。 从大学课本上的知识来理解这种制度并不难,甚至认为这种制度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必须...
评分明代赋役制度对于以明史为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可谓是基础知识,甚至说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也能大致明白赋役制度到底是个什么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向人民征收物资(有时是金属货币)和义务劳役。 从大学课本上的知识来理解这种制度并不难,甚至认为这种制度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必须...
图书标签: 经济史 明清史 社会史 历史 社会经济史 陈支平 近世历史 財政史
本书从民间文书中提取资料,对明清两代的赋税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对有争议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前半部分田野调查得来的新史料是一大特色。后半部分揭穿被吹出来的清初赋税仁政。
评分这种开倒车的书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捧?一切脱离明清时期赋役改革的背景谈户籍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作者似乎完全没有搞清一条鞭法以后的“户”同明初的“户”在性质上的差别,也没有分清作为家庭的“户”与作为税额登记单位的“户”的区别,以至于出现了把宗族下面的各个小家庭视为一个子户这样的分法。作者运用了与刘志伟老师等人相似的材料,却得出了与他们完全相反的结论,将一条鞭法以后围绕“户”所产生的诸如“粮户归宗”、册籍户名与实际户名不符、不同人群共用一个户籍等一系列现象视为明清两朝百姓通过户籍重构隐瞒户口田地和逃避赋役的证据,证明封建政府无法有效控制民间基层社会及其经济运作
评分材料较全面,推论扎实。好书
评分材料较全面,推论扎实。好书
评分这种开倒车的书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捧?一切脱离明清时期赋役改革的背景谈户籍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作者似乎完全没有搞清一条鞭法以后的“户”同明初的“户”在性质上的差别,也没有分清作为家庭的“户”与作为税额登记单位的“户”的区别,以至于出现了把宗族下面的各个小家庭视为一个子户这样的分法。作者运用了与刘志伟老师等人相似的材料,却得出了与他们完全相反的结论,将一条鞭法以后围绕“户”所产生的诸如“粮户归宗”、册籍户名与实际户名不符、不同人群共用一个户籍等一系列现象视为明清两朝百姓通过户籍重构隐瞒户口田地和逃避赋役的证据,证明封建政府无法有效控制民间基层社会及其经济运作
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