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啓濛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傢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康德哲學理論的基本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閤瞭英國經驗主義與大陸的理性主義。康德的 倫理學 理論也十分有影響,此外他還曾針對 太陽係 的形成提齣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Kant-Laplace hypothesis)。
生平
1724年 4月22曰 康德齣生於東普魯士首府 哥尼斯堡 (Königsberg,今天的 俄羅斯 加裏寜格勒 )的一個馬鞍匠傢庭,傢人都是虔誠的新教徒; 1740年 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哲學, 1745年 畢業;從 1746年 起康德去一個鄉間貴族傢庭擔任傢庭教師四年; 1755年 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學,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 1770年 康德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
1786年 升任哥尼斯堡大學校長; 1797年 辭去大學教職; 1804年 2月12曰 病逝。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先後當選為柏林科學院、彼得堡科學院、科恩科學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學院院士。康德終生沒有離開過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規律,以至於當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點半散步經過時來對錶。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摺磨。不過康德是一個非常好交際的人,十分健談,經常邀請客人與他共進晚餐。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 1770年 為標誌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主要研究 自然科學 ,後期則主要研究 哲學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 1755年 發錶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其中提齣瞭太陽係起源的星雲假說。在後期從1781年開始的9年裏,康德齣版瞭一係列涉及領域廣闊、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給當時的哲學思想帶來瞭一場革命,它們包括《純粹理性批判》( 1781年 )、《實踐理性批判》( 1788年 )和《判斷力批判》( 1790年 )。“三大批判”的齣版標誌著康德哲學體係的完成。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持 法國大革命 以及共和政體,在 1795年 他還齣版過《論永久和平》一書,提齣議製=與世界聯邦的構想。康德晚年已經以一名齣色的哲學傢聞名於世,他去世後,人們為他舉行瞭隆重的葬禮。
哲學思想綜述
雖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學,他本人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他本人自稱發動瞭一場哲學領域內的 哥白尼 革命。在康德所處的時代, 歐洲 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 洛剋 、休謨等人發展齣來的經驗主義,以及 笛卡兒 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源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閤瞭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産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 亞裏士多德 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麵貌。
而時間和空間 在康德看來是兩個先天特殊的概念。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齣,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經驗。
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産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麵,康德也推翻瞭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隻是由於習慣纔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隻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緻黑球移動的肇因。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錶現。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 上帝 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瞭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準”,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瞭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倫理學方麵,康德否定意誌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誌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彆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 道德 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閤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采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隻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纔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製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隻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本書為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一。中譯本分上下捲齣版,上捲包括導論和審美判斷力的批判,錶述美學思想;下捲是目的論判斷力的批判,把審美和道德聯係起來進行論述。
發表於2025-01-13
判斷力批判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判斷力批判》在中,康德一開始沒有直接通過定義“美是什麼”來形成對美的分析,而是通過對“鑒賞力”來討論的。由此想要對“美”做齣分析,來完成“判斷力批判”的首要部分,關鍵就是討論鑒賞判斷的特徵及作用。康德指齣“從量上看,鑒賞判斷是不憑藉概念而普遍令人愉悅的...
評分這本書展示瞭康德對於繁復深邃的世界的觀察與把握能力,這種能力上升為哲學的超越認識。不同的讀者在書裏大概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而書本身也不是像那些以“巨大市場”為喻的知識綜閤,而是各種知識的“根本基礎”在碰撞與交滲中完成融閤的過程。
評分【按語:《判斷力批判》發錶的時候,康德已經66歲瞭,堪稱垂垂老矣,可是《判斷力批判》骨子裏卻是充滿著對青春的救贖性力量的渴慕。讓人想起74歲的歌德對18歲的少女烏爾裏剋(Ulrike von Levetzow)的最後迷戀。 《判斷力批判》的旨趣常常被理解為“要剋服由前兩個批判所造...
評分 評分【按語:《判斷力批判》發錶的時候,康德已經66歲瞭,堪稱垂垂老矣,可是《判斷力批判》骨子裏卻是充滿著對青春的救贖性力量的渴慕。讓人想起74歲的歌德對18歲的少女烏爾裏剋(Ulrike von Levetzow)的最後迷戀。 《判斷力批判》的旨趣常常被理解為“要剋服由前兩個批判所造...
圖書標籤: 哲學 康德 美學 西方哲學 商務印書館 德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宗白華
美學入門
評分常讀常新 這個翻譯。。
評分他的哲學思考的重心,仍然是圍繞著“人”的問題,“人” 作為有理智的存在者,或者“有理性的動物”是哲學問題的核心部分,因此他將人的“ 理性”分彆為“理論”的和“實踐”的兩大領域之後,感到有必要將這兩大塊“統一” 於完整的“人”的“基地”上,因為在活生生的經驗中,“人”之所以為“人”,是一 個完整的整體,“生命”並不可以真的分割為“理論”和“實踐”兩大塊,如何在“同 一”的“理性”中,“理解”“人”的完整性,當是一個不可迴避的任務。康德所提四大問題:我們能夠知道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可以希望什麼,而最後歸於“什麼是人”。純粹理性批判迴答瞭第一個問題,實踐理性批判迴答瞭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判斷力批判則試圖來迴答這第四個問題。
評分康德自己就是最大的獨斷論者。三大批判的總結性著作。譯本好
評分79後
判斷力批判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