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生,原籍中国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
1980年代初,木心先生旅居纽约,重拾被中辍十余年的文学写作,并陆续刊载于美国东部地区的《中国时报》、《世界日报》、《华侨日报》、《北美日报》、《中报》。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推出“木心散文个展”专刊,震动彼岸文坛。该刊编者按:如此描述:“木心作品在文坛甫一出现,即以迥然出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瞩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为这一阵袭来的文学狂飙感到好奇。”著名诗人痖弦并在台北文学会议中亲自击鼓朗诵木心先生的篇章。此后及至1990年代,台湾相继出版木心先生文集共十二册。
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主编发起并主持“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与会者计有:郭松,旅美台湾小说家,联合国高级翻译组资深翻译家;杨泽,旅美诗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李渝,旅美台湾文史论家,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林泠,旅美诗人;梁恒,旅美大陆学者,北美中文季刊《知识分子》主编;陈丹青,旅美画家。同年6月20日,以上六位人士的发言文本在《中报》副刊连续三天整版刊出。
这次座谈会的举行,距今整整二十年。陈丹青在当年的发言中感慨道,对于木心先生,“全面的评价,远在将来,我相信是会越来越大的,那时,就觉得今天,1986年5月9日,是一个值得回顾的日子”——今年,本社隆重推出木心先生在大陆的第一册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并全文付印二十年前在纽约举办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既属回顾,亦足前瞻,其意味深长的历史价值,自不待言。
发表于2024-12-22
即兴判断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过木心的《即兴判断》,发觉自己好像又理解了他的百万分之一——“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只是历史,还有学识),写文章却举重若轻,看似满篇戏言、调笑,干净轻盈如落羽,仿佛吹之即散,实质却刚好相反。因申大义,反而微言。 观之国内大量作家,恨不得把自己所有...
评分《即兴判断》里很多篇章都是简短的一两句话成一段。就像是他自顾自地在更改他的QQ签名,凛冽,冷艳。不过他的QQ好友都是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大宗师。值得一窥。 满满的都是他一声声短促又悲愤的叹息,对现在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一些装腔作势人的蔑视。
评分 评分我不大喜欢小说,读着读着就搁浅 断断续续地读的话,有时候会想不起来人物谁是谁,特别是外国名 所以我爱诗歌,少他妈废话!(虽然这世界上罗嗦的诗人也不在少数) 我读散文,散文有2种,一种是小说家写的,一种是诗人写的 (至于,多少小说家曾经写过诗或者多少诗人也写小说这...
评分子午线的受辱,地球成了伎物,尽嫖它(满手的照片,满墙的到此一游……伎物而已)…… 富可敌国的大毒枭,他们从不吸海洛因,衣冠楚楚,文质彬彬,蔼然对你说:年轻人,珍惜青春,生命,只有一次生命…… 论俗,都俗到骨子里,没有什么表面俗而骨子不俗的,倘若骨子不俗而表面...
图书标签: 木心 散文 随笔 即兴判断 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 杂文
《即兴判断》是木心的散文选集,同样是为生活而沉思,为人生而寻觅。
文章读完会心一笑,或嗯啊有道理后不想再阅,就算差文章吧。但若按这标准,好书的确少啊。//广西师大借陈丹青热、木心去世,翻版了多少木心的文章呢?!时隔4年再读老人,这本居然读不下去了,老人已逝,那时的我也逝。一,老人知识广博,文章多基于历史文艺事件评论,没解释的内容自然读的云里雾里,对自己也没多大裨益;二,老人行文论事风格现在读来实在不适,文章常用隐喻(非比喻),艰深的隐喻,影射,讽刺方式评事实,曾经觉得那是智慧,现在看来却只是在玩弄文字,实属下品,任何过于偏激的评论都源于偏见。而且我边读边感到:言辞过于刻薄犀利的人,内心是否都缺乏温润的情感呢?不敢妄下“即兴判断”。
评分看此书,我时常惊讶于木心能把我想说的话说的那么到位,而且是突如其来般。
评分豆瓣评论里的话说得痛快:天才都是武断者。
评分看此书,我时常惊讶于木心能把我想说的话说的那么到位,而且是突如其来般。
评分一般人,不读书,不交友。某些人,耽读坏书,转交恶友。也有人读了许多高尚的书,来往的朋辈却是低三下四的角色?那是因为他没有认为他读的书是高尚的,他把高尚的书当作低三下四的书读了。赞一个。 还有,原来“哈尔滨”的意译是“晒网场”啊= =b
即兴判断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