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卡森(Jan Carson),英国作家,现居贝尔法斯特。目前已出版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马尔科姆的橘子不见了》(Malcolm Orange Disappears)、短篇小说集《孩子的孩子》(Children’s Children)、微小说集《明信片故事集》(Postcard Stories)等,最新的小说作品将于2019年面世。她的小说在BBC广播节目和知名期刊上大受欢迎。2014年,简·卡森获得了北爱尔兰艺术委员会颁发的“艺术家生涯促进大奖”,并名列英国文化委员会国际文学展出作家之中。她被提名2015年西恩·奥法良奖(Seán Ó Faoláin Short Story Competition)的短名单,并获得2016年《时尚芭莎》杂志短篇小说写作奖(Harper’s Bazaar short-story competition)。简·卡森现在供职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写作中心,同时也是北爱尔兰Translink铁路公司的巡回作家。
凯丽·哈德森(Kerry Hudson),出生于苏格兰的阿伯丁郡。2012年,她的首部小说《托尼·霍根偷走我妈妈前给我买了个冰激凌》(Tony Hogan Bought Me An Ice-cream Float Before He Stole My Ma)由企鹅兰登书屋出版后,获得了当年的包括苏格兰第一图书奖(Scottish First Book Award)在内的多项大奖。她的第二部小说《渴望》(Thirst)于2014年出版,赢得了法国为外国小说颁发的最负盛名的奖项——费米娜外国小说奖(Prix Femina étranger)。目前,哈德森的小说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均有出版。
内德·鲍曼(Ned Beauman),1985年出生于伦敦。目前已出版的四部小说《拳击手,甲壳虫》(Boxer, Beetle)、《一场心灵感应事故》(The Teleportation Accident)、《光热》(Glow)和《疯狂好过失败》(Madness Is Better Than Defeat),让他入选了包括《卫报》第一图书奖(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在内的多项奖项,他还进入了2013年《格兰塔》英国最优秀的年轻小说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British Novelists 2013)名单。此外,他的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卫报》《伦敦书评》等。
大卫·索洛伊(David Szalay),1974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第二年随父母迁往英国并一直生活在那里。他的第一部小说《伦敦和东南部》(London and the Southeast)为他赢得了贝蒂·特拉斯克和杰弗里·法伯奖(Betty Trask and Geoffrey Faber prizes),接下来的两部小说《无辜者》(The Innocent)和《春》(Spring)广受好评。2016年,他的短篇小说集《那个男人》(All That Man Is)让他入选了当年的布克奖。索洛伊被知名文学杂志《格兰塔》列入2013年英国最优秀的20位年轻小说家名单。
马力,95年生人,大学肄业后四处游荡,目前爱好画画。
余烈,生于1984,长期的阅读者、观察者,文字创作散见于《西湖》等期刊。
林蓓蓓,浙江工业大学讲师。
李鹏程,1983年生于山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报社记者、杂志编辑,现为图书编辑,业余时间从事翻译。已出版的翻译作品有《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白宫往事》《如何参观美术馆》《谷歌时代的柏拉图》《第一夫人》。
萨拉·霍伊(Sarah Howe),诗人、学者、编辑。1983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人,童年时期跟随父母前往英国。她的第一部诗集《玉环》(Loop of Jade)让她成为2015年T.S.艾略特奖获得者。霍伊的诗歌发表在《诗歌评论》《卫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上。
刘宽,波士顿大学新闻硕士,《单读》副主编,导演,特稿作者。长期为《人物》《南方周末》《端传媒》《T Magazine》《ELLE》等撰稿;纪录片作品曾在UCCA尤伦斯等机构展映。她目前的个人创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诗歌的边界。
蒋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蒋志的创作包括摄影、绘画、录像及装置;小说和诗作亦是他开始艺术创作以来的重要媒介。他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自觉地处在诗学与社会学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处上,并着力于如何使那些我们熟悉的日常社会和个人经验转换到作品文本中。蒋志为中国当今最多样性的艺术家之一,曾参与多个国际机构展览和年展,并获颁的多个奖项。
王占黑,1991年生于浙江嘉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已有作品见《小说月报》《上海文学》等杂志,出版小说集《空响炮》等。
刘子超,前媒体人,旅行者。2012年中德媒体使者,2015—2016年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曾获2010年刘丽安诗歌奖、2014年“蚂蜂窝”年度旅行家。出版旅行文学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获2015年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最佳旅行写作。
王梆,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数本短篇小说绘本集以及漫画故事《伢三》等。电影剧作《梦笼》获 2011 年纽约独立电影节佳剧情片奖,纪录片《刁民》亦在数个国际电影节参展。小说作品散见于《天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中国当代文学选集》、美国“文字无边界”文学网站、2016 年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故事新编”中国当代艺术展等。作为自由记者,为海内外媒体撰写欧洲时政评论。译有英国当代诗人理查德·贝伦加滕诗选《改变》、英国当代诗人彼得·休斯诗选《贝多芬附魔曲》等。
李南心,生于上海,现居北京,探索文化与心灵疗愈,以写作和摄影表达自我。
夏榆,作家。现居北京。2002—2012年加盟《南方周末》,任驻京记者十年。多次访问海内外思想、文化、政治精英,报道大量具有公共意义的人文事件。应邀访问瑞典、挪威、波兰、德国,自2005年起,多次报道“诺贝尔奖颁奖盛典”,专访波兰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莱赫·瓦文萨(Lech Walesa)、波兰著名知识分子亚当·米奇尼克(Adam Michnik),呈现个人记忆与国家巨变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亦从事文学写作,著有长篇小说《我的独立消失在雾中》《我的神明长眠不醒》《黑暗纪》;随笔集《黑暗的声音》《白天遇见黑暗》等。亦有中短篇小说发表于《收获》《今天》《十月》《花城》《作家》《北京文学》等刊。
吴瑶,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公共政策硕士,长期关注外交、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翻书党,冷知识爱好者。
发表于2024-12-22
都市一无所有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小说里,涓滴是真实世界,整全是互联网世界。两个世界是脱节的,也是相互牵连的。人在真实世界中的行为,影响人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决策,从而进一步影响人在真实世界中的行为。 对布雷特和奥斯多这类互联网巨头和被互联网覆盖的人群而言,互联网世界才更重要。而真实世界,如最...
评分 评分索绪尔提出符号具有差异性,词的意义取决于和其他词的差异。都市成为都市,文化成为文化,也在于差异,因而人们更看重边界,不是中心,更执着于探讨差异,而非共性。 石头一面像兔子,一面像帝国大厦,一面是野性,一面是文明。小说里讲的是,一面是原始野性,一面是文明。想起...
评分在店里翻过几次《单读》,不过都没读下去,这次居然陆陆续续差不多翻完了——大概是因为断了网或者失眠太严重。当时是冲着标题买的《都市一无所有》,下意识觉得这期会是批判城市种种,然后想着这个主题我真是太喜欢了,最后才觉得自己想浅了。 刘子超写得旅行游记真好看,他之...
评分读起来总是想到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同样的故事主线,怀孕与堕胎,同样的幽怨的姑娘和不想负责的小伙。写法也有关系,《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代表作,故事中两个人对话简洁且不明所以,而对话底下却暗流涌动,有些很复杂的背景世界。虽然故事中的男女话...
图书标签: 单读 文学 城市 文化 ***单读*** 随笔 ***理想国*** 2018
如果你用过单向历、看过十三邀,是时候打开这本书了
独家、原创、首发,《单读》改版以来新的里程碑
五位深具潜力的英国当代年轻作家,首次中文亮相,探寻前沿的国际文学视野
直面——现代都市生活的空荡内心,拷问——除了城市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可能?
【内容简介】
我的外祖母完全不能停下。她做的汤足够喂饱贝尔法特所有悲伤的灵魂。——简•卡森
我要去了解我的国家。我不去城市,我要去小镇、农庄和牧场。——斯坦贝克
你一直待在书桌旁也依然可以拥有充满冒险的一生。——杰夫•戴尔
说到底,这个世界正在进行着的,不过是一种金钱与爱情的全球化交换。——刘子超
人年轻的时候,脑子里就不会写“死”这个字。——王占黑
伦敦,也包括其他任何超级大都市,都不再意味着一个既定的位置,即便非要用中心来形容它们,也只是一些更便捷地去往别处的接驳点,向无数的方向延伸,甚至它们本身也在出走。这一辑《单读》就是这样一趟拐弯抹角的旅程,我们经过伦敦,进入英国,带来了五位尚未被中文翻译过的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像田野里光线的散射,有的向城市的中心逼近,有的在不知名的欧洲边缘徘徊,有的飞向岛屿,有的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亚洲。
今天的语言与文字,在前仆后继地开掘现代生活的道路上,也走到了某种瓶颈。我们动不动就只能谈论爱情、个人的孤独、不知所踪的意义,最终都陷入一种重复的内核,形式上细枝末节的变奏。我们借由英国同时代人的创作,重新设问,到底城市的中心有什么,而除了城市之外,更远、更大的空间如何可能。我们所说的“都市一无所有”,显然不是指它物质上的空虚,甚至也不是精神上的空洞,而是所谓的“城市意识”不再那么现成,不再能被詹姆斯那种后见之明所武断地概括,原本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都是近在咫尺的事,恰恰是越近的事物越难描述。
……
巧合的是,这篇文章是在我又一次飞向伦敦的旅程中完成的。而不断进入又离开的经历告诉我,重复、循环、流动,同时也可能是激发、挑战、创造的过程。每一次出发都是无数次再出发的开始。对《单读》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已经检阅过北京、伦敦、澳大利亚,下一次,我们去拉美,去苏格兰,去爱尔兰,去非洲。
【编辑推荐】
1. 当代英国文学特辑,首次独家翻译、引进英国当代青年作家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前沿的文学与声音——简·卡森(《时尚芭莎》杂志短篇小说写作奖获得者)、凯丽·哈德森(费米娜外国小说奖获得者)、内德·鲍曼(进入《格兰塔》英国最优秀的年轻小说家名单)、大卫·索洛伊(入围2016年布克奖)、萨拉·霍伊(T.S.艾略特诗歌奖获得者)……这些对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相对陌生的名字,正是英国当代文学中的青年领袖,也是英国各大文学奖项的新声音。他们的小说及诗歌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中文亮相,更有作品是首次被翻译成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本辑《单读》为当代英国文学特辑,作为国际文学展演(ILS)的一部分与读者见面。本着一贯以来对于青年写作者的关切和国际视角的坚持,力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那些正在崛起的、不容忽视的时代声音。
2. 从异国视角审视我们的共同处境,反思现代都市生活—— 一面是高速运转、便利发达的现代化都市;一面是千篇一律、琐碎分裂的个人生活。我们选择了都市,又被都市囚禁,生存空间的别无选择是否也代表着某种精神和文化的困窘?除了重复的场景、重复的情绪、重复的话题,我们是否有新的创造力去开发新的生存空间,并得以生发新的精神内核?
3. 首次100%刊发独家、首发内容,这是《单读》原创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一辑的《单读》中,读者看到的所有作品都是它们的首次刊发。除了五位来自英国的当代作家之外,90后新秀作者王占黑、旅行作家刘子超、英国长期观察者与书写者王梆、书评人李南心、作家夏榆和全球书讯关注者吴瑶,都为《单读》带来了他们的最新作品,它们小到社区故事、大到异域图景,体现着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多样,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丰饶。
4. T.S.艾略特诗歌奖获得者、英籍华人女诗人萨拉·霍伊的代表作,讲述两代人的文化断裂与回溯;文字与影像、思想与视觉在蒋志的表达中碰撞美妙的火花——萨拉·霍伊的获奖诗集《玉环》充满了丰富的中国元素,这位出生于香港、成长于英国的诗人重新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书写血脉与文化的深层勾连。艺术家蒋志在文字与影像文本中兼具超凡的表达能力,在他看来,写作和画画是一种困人之劳作,也是他通往自由的地道,本辑的影像部分将会给读者带来思想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5. 杰夫·戴尔专访,“没有幽默感的人是怎么在世界上存活下来的呢?”——《单读》持续推介杰夫·戴尔专访,约翰·伯格、网球、旅行、爵士乐、文学与政治,在这里,读者将会看到一个丰富的、有趣的、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杰夫·戴尔。
6. 单向空间和理想国继续联手,打造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可读性与思想性,全球观察和个体经验,本辑《单读》继续寻找属于青年人的优质内容。
【名家推荐】
许知远,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杂志,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阿乙,作家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杂志。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郭玉洁,正午主编,《单向街》第一任主编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向街》(《单读》前身)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覃里雯,资深媒体人
“为《单读》写稿一直是最美好的事,就像和一位无所不知的知音漫谈,站在世界漫长的共同传统之上关照人类的今日和明日。因为它优雅的包容和丰盛,促成了我写作的新风格。依然秉承启蒙以来知识传统的杂志越来越少,就像星星逐渐在夜空里淡去一样。对我来说,在稀疏闪耀的人类群星中,《单读》已经是中文世界里最耀眼的一颗。”
于威,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如果说《单读》这本小小的杂志,也有一点雄心,那就是希望它能够像《纽约书评》一样,吸引这个国家最杰出的头脑,鼓励独立思考和理性的批判,永不放弃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同时追求一流的文本表达。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也许永远都无法实现,所以只能继续做下去。”
苏静,《知日》主编,《单向街》第一任出版人
“转眼之间,名为《单向街》的杂志书,也改名《单读》,还有自己的同名 App,单向历更是卖成了近年来少有的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单向街书店也从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形象,现在也跻身很主流的商业公司,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理想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令人欣慰的。时至今日,我也为我当年能参与当年《单向街》杂志书的创刊和发行,感到由衷的开心。”
优秀的文艺作品,会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多次体会到快感,顶级的就是那两个字的体验了。推荐篇幅 《忍冬花的春天》外国的月亮并不圆 《菲律宾跳岛记》旅行文学也读过一些了,这位国内作者,已入选我的必读之列。 《国民作家严歌苓...》由表及里的批判了其作品都是在大历史背景里把玩小人物的痛 《请赐予我们安宁》那几晚,我们什么都没发生 《囚人之眼》这种文风是要以天生的敏感和细腻为支撑的 PS:《破碎的孩子》和《游戏机》对我来说太飘了,还真有点欣赏不来。
评分看丹妮给了五星,我也不要脸地给一个吧。不为别的,就为这一段莫名努力、执着的时光,上一次大概还是高考吧。
评分我可能不会再专门买来一本看了。参差的文章让人一下就感觉出什么是真诚生动什么是矫揉造作,这过山车一样的体验。。。(第二天又在kindle买了几本????)
评分喜欢刘老师的游记王老师的“狗”故事,喜欢摄影喜欢诗,也喜欢对严歌苓的反思性评论!
评分闲适快速翻翻即可 没有很丰富的营养 关于评论严歌苓作品的那篇 见仁见智 算全书最有价值的一篇
都市一无所有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