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获选第一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发表于2025-04-10
且借纸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了葛先生这本书,很有感觉。我也有记日记和写摘要的习惯,但两者差不多是截然分开的,一为生活记注,一为学术拾零,我并且乐意保持两者的泾渭分明,而且只愿它们在个人修养的意义上同流并达;虽然我是认同生活学术体用不二的。葛兆光是文史名家,他的读书书目对每个有志文史...
评分读了葛先生这本书,很有感觉。我也有记日记和写摘要的习惯,但两者差不多是截然分开的,一为生活记注,一为学术拾零,我并且乐意保持两者的泾渭分明,而且只愿它们在个人修养的意义上同流并达;虽然我是认同生活学术体用不二的。葛兆光是文史名家,他的读书书目对每个有志文史...
评分读了葛先生这本书,很有感觉。我也有记日记和写摘要的习惯,但两者差不多是截然分开的,一为生活记注,一为学术拾零,我并且乐意保持两者的泾渭分明,而且只愿它们在个人修养的意义上同流并达;虽然我是认同生活学术体用不二的。葛兆光是文史名家,他的读书书目对每个有志文史...
评分p1-2【中国宗教信仰的大众阶层与知识阶层】 (陈荣捷《近代中国的宗教趋势》)如第四章说“三教”,就说“把中国人所信仰的宗教区分为儒、道、佛三教,不如改为大众阶层和知识阶层两个层面的信仰为好。W.E.Hocking教授曾把东方宗教性心中分为僧侣、在家的神秘论者、学者、一般...
评分p1-2【中国宗教信仰的大众阶层与知识阶层】 (陈荣捷《近代中国的宗教趋势》)如第四章说“三教”,就说“把中国人所信仰的宗教区分为儒、道、佛三教,不如改为大众阶层和知识阶层两个层面的信仰为好。W.E.Hocking教授曾把东方宗教性心中分为僧侣、在家的神秘论者、学者、一般...
图书标签: 葛兆光 随笔 笔记 思想史 读书 读书笔记 历史 学术史
本书是葛兆光教授1994年到2011年间读各种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是从他的日记中选取的。相比他的学术论文,这些日记能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提供读书治学的门径,从作者摘录或“借题发挥”的内容里,能看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兴趣,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的研究,更能从不同的角度敏锐地发现一些学术问题的线索。
周作人有个说法,大概是说旧时的文人一般不许他人进书房,怕被人看了藏书,露了底。今人治学,以发表论文展示成果,然而思路的形成大多不为人所知。因而学者的读书日记便显得难能可贵,读此书的收获:一、大概可以理清葛老近年来得一些提法的形成过程,如“一般的思想史”、“从周边看中国”等,大多受到日本学术的影响和刺激。二、读书作摘录和总结的好习惯很有必要,葛老提到这一习惯是在北大文献学专业养成的,仿四库总目提要而做,每书六百字。三、对现实的关怀并不需与当下思潮近身肉搏,其中与当下中国直接相关之书不多,但笔端随处流露出对现实的关怀,哈维尔的传记和文集屡次出现,其背后的关注点其实在此不在彼。附记:读书速度也令人惊叹,《胡适日记全编》只用十天翻完,即可见一斑。
评分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真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
评分书名起得不错。
评分不要小看日记,只言片语均胜许多高头讲章
评分读起来蛮有趣味,葛老师果然适合写这种小文章。硬的学术水平不敢说,但是在文字里抖机灵、耍聪明(正面意义),当代学者少有能及得上葛老师咯
且借纸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