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译者简介:
罗国林,著名翻译家、文学编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曾为广东花城出版社编审、副社长、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发表过许多研究文论,译著有二十多种。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过译员和译审,参与创办《法语学习》杂志,对翻译理论也颇有研究,出版有专著《法译汉理论与技巧》,并发表有不少译论文章。
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疾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则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谈到了狄更斯和雨果的革命观,于是就这个问题写点自己的思考。 在写《双城记》之前,狄更斯与雨果曾有过一次会面。随后,狄更斯写就了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双城记》,而雨果也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九三年》,两人的政治主张都可以在这两...
评分2004年春夏之交,葛兆光到学校来讲座。 按道理,这样的讲座,我是肯定不会缺席的,而且也确实没有缺席,只是一点也没听进去——当时我的手里拿着的,就是这本《九三年》。 《九三年》并非一本“敌视革命”的书籍,也没有太多作者的评论,但是一路读下来,会让长在红旗下的读者...
评分《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却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这本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交代保王派和共和党人之间战争的一部革命小说。它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不在于描写手法的恢宏,不在于情节设计的巧妙,而在其矛盾冲突的设立和作者超越历史,超越年代局限的...
评分九三年,我在睡梦中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小学,可终于在醒后带着泪痕进入了进的六年级,然后是初中,高中,大学……从那以后再不相信梦里的事情,即使在梦里曾经那么倔强的信以为真。 二百年前的一七九三年,法国绝对的大时代,大革命带来的恐怖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顶,没有像我一...
评分法国大革命带来西方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巨变,涤荡着西方文人的心灵,产生出大量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之前对于大革命翘首以盼,革命之中欢呼雀跃的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们,在大革命失败和其对于旧世界的毁灭性破坏之后,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革命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似乎是减2加1...
革命名媛吉洛廷血溅败家老爹金路易,九三完灭双城记
评分一部明显政治不正确的小说,不过越读越有味。
评分这个版本和翻译特别好,我爱雨果,十星推荐。旺代说:国王万岁!要君主!罗伯斯庇尔说:共和制万岁!要革命! 雨果说:要人道,还要理想,自由,平等,要原则,崇拜神圣和高尚,赞美自然与幼童,要宽恕宽容,舍生取义,赎罪和自我牺牲,要在废墟上建立纪念碑和建筑,诗歌与芭蕾。比天平更高级的东西还有七弦琴啊。朗德纳克是失势而陈旧的利剑,西穆尔登是一种意志,郭文是能听见弦音的人。
评分第二本雨果,还是擅长历史的描写,结局有点出乎意料。跟《悲惨世界》一样,探讨人性的话题。 终于把拖了两年的书看完了,ys赠。
评分2019-6 看得太累了 历史真的太难了 就算是小说也让我脑壳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