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译者简介:
罗国林,著名翻译家、文学编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曾为广东花城出版社编审、副社长、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发表过许多研究文论,译著有二十多种。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过译员和译审,参与创办《法语学习》杂志,对翻译理论也颇有研究,出版有专著《法译汉理论与技巧》,并发表有不少译论文章。
发表于2025-04-08
九三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又到了7月14日,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1789年的今天,欧洲历史以狂暴的面目出现: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随后,整个法国仿佛坐上了过山翻滚车,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在一个个政权的更迭中相继粉墨登场,...
评分2004年春夏之交,葛兆光到学校来讲座。 按道理,这样的讲座,我是肯定不会缺席的,而且也确实没有缺席,只是一点也没听进去——当时我的手里拿着的,就是这本《九三年》。 《九三年》并非一本“敌视革命”的书籍,也没有太多作者的评论,但是一路读下来,会让长在红旗下的读者...
评分《九三年》是“法国李敖+金庸”的维克托·雨果的时评集“旺代法源寺”。时评今天看了只能算中规中矩,但穿插在时评中的小故事却多少有唐传奇的超然逸群。 世界上可能很少有国家像中国和法国这样对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津津乐道,分别泪眼婆娑地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60年代...
评分 评分《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却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这本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交代保王派和共和党人之间战争的一部革命小说。它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不在于描写手法的恢宏,不在于情节设计的巧妙,而在其矛盾冲突的设立和作者超越历史,超越年代局限的...
图书标签: 雨果 法国 小说 文学 革命与人性 维克多·雨果 世界名著 外国文学
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疾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则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注释水平堪忧,翻译的人名和地名略不适应。雨果先生真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评分开头几十页比较引人入胜,中间冗长的对话和描写还有议论与政治关联较大,读来乏味,后面的部分算得上精彩。整部小说的结构是松散的,即使基于历史构架的故事完整,但这种写作手法是松散的,企图全方位地体现革命的残酷是它成为这个样子的原因。雨果的人道主义显得过分戏剧化,这种人道主义现在读来甚至有些滑稽和愚蠢。基于历史而言,这部小说是上乘的,但是我读过那么多时间久远的伟大的小说无论是笔致还是内容依旧有穿透力,这本却有点缺乏,无法引起我的共鸣。
评分2019-6 看得太累了 历史真的太难了 就算是小说也让我脑壳疼......
评分中间部分完全看不下去。结局浪漫。三个主角里我最后竟然偏爱西穆尔登。
评分这个版本和翻译特别好,我爱雨果,十星推荐。旺代说:国王万岁!要君主!罗伯斯庇尔说:共和制万岁!要革命! 雨果说:要人道,还要理想,自由,平等,要原则,崇拜神圣和高尚,赞美自然与幼童,要宽恕宽容,舍生取义,赎罪和自我牺牲,要在废墟上建立纪念碑和建筑,诗歌与芭蕾。比天平更高级的东西还有七弦琴啊。朗德纳克是失势而陈旧的利剑,西穆尔登是一种意志,郭文是能听见弦音的人。
九三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