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旭,1970年代末出生。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开放时代》、《国际新闻界》、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台湾《新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兼任《南方人物周刊》资深编辑。曾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当访问学者。个人研究领域包括公共舆论、组织传播、CSR与传播等。
发表于2025-04-10
表达的力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传播对于公益组织究竟有多重要?虽然近两年多如牛毛的能力建设课程一直试图在教公益组织使用花样丛生的传播工具,但公益组织在传播方面的表现不是迟钝刻板,就是浮躁跟风。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这种预期与效果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公益传播,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们...
评分传播对于公益组织究竟有多重要?虽然近两年多如牛毛的能力建设课程一直试图在教公益组织使用花样丛生的传播工具,但公益组织在传播方面的表现不是迟钝刻板,就是浮躁跟风。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这种预期与效果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公益传播,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们...
评分传播对于公益组织究竟有多重要?虽然近两年多如牛毛的能力建设课程一直试图在教公益组织使用花样丛生的传播工具,但公益组织在传播方面的表现不是迟钝刻板,就是浮躁跟风。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这种预期与效果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公益传播,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们...
评分传播对于公益组织究竟有多重要?虽然近两年多如牛毛的能力建设课程一直试图在教公益组织使用花样丛生的传播工具,但公益组织在传播方面的表现不是迟钝刻板,就是浮躁跟风。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这种预期与效果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公益传播,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们...
评分传播对于公益组织究竟有多重要?虽然近两年多如牛毛的能力建设课程一直试图在教公益组织使用花样丛生的传播工具,但公益组织在传播方面的表现不是迟钝刻板,就是浮躁跟风。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这种预期与效果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公益传播,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们...
图书标签: 传播学 NGO 社会学 公益 曾繁旭 社会组织 新闻学 社会工作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旨在剖析中国公益组织与媒 体的互动关系。中国公益组织与媒体通过括跃的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媒体平台的公众表 达,对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通道,在实践层面赋予民众以一定程度的公民权利,拓展底层社会空间, 每促进政府善治。由词,我们可以观察媒体转型与政治参与空间逐步开放的过程,并预见中国公民社会的可能与限制。
不愧是学术吴彦祖……
评分居然那么早就点过想读,果然是看在曾sir帅气面孔上读这本书的...... 应该是他的博士论文,还蛮好看,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都有一点,几个案例的挑选梳理都有特点,结论部分带着08年前中国社会固有的乐观理想主义气息(对照现在的形势看应该是五味杂陈吧)。脚注里种草了一篇博士论文有空找来读:李小勤,传媒越轨在中国:以《南方周末》为例。
评分12年出,那时还是比较乐观的
评分读这本书是为毕业论文找灵感。不知是不是因为写作得比较早,这本书里还没有太多涉及到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后的新形势。另外,研究环境NGO所得出的乐观结论似乎无法移植其他NGO与社会议题上来,至少对LGBT议题而言——在媒体相对冷漠的情况下,协同互动的“双人舞”还存在吗。
评分一个没有新闻报道的社会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各个媒体虽有自身立场,但它也是各种力量角逐与争夺的话语平台。媒体的新闻生产也蕴含自己的偏向和态度。当然,这一自我觉醒的过程,交织了国家、市场以及专业主义等复杂力量在议题当中的此消彼长。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来分析看待媒体、政府、以及草根公益的制衡关系。
表达的力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