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哲學導論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賴蘊慧(Karyn L. Lai),新加坡人。先後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副教授。兼任《中國比較哲學》(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哲學指南》(Philosophy Compass)雜誌編輯,《索非亞:國際宗教哲學雜誌》(Soph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形上神學與倫理學》(Metaphysical Theology and Ethics)助理編輯,《中國哲學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書評編輯,國際中國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谘議委員會委員。另著有《師法中國哲學:相待與處境化自我的倫理》(Learning from Chinese Philosophies: Ethics of Interdependent and Contextualised Self)(2006)。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作者:(新加坡) 賴蘊慧
出品人:後浪
頁數:312
译者:劉梁劍
出版時間:2013-2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05473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哲學史 
  • 思想 
  • 中國 
  • 漢學 
  • 哲學-中國 
  • 2013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作者文筆清晰流暢,在關注哲學觀念的同時,對諸如文本不同層麵的作者歸屬問題這種文本復雜性異常敏銳。對於任何關於中國哲學的大學本科課程來說,本書都是一部非常有用的教材。 ——信廣來,香港中文大學

本書清晰流暢、論證充分、剪裁閤理,很好地展現瞭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觀念及其準確定位。可讀性非常高,對那些對中國人文精神感興趣的學生非常有激發性,尤其值得推薦給中國哲學導論課程做教材。 ——成中英,《中國哲學季刊》主編

盡管本書沒有對中國哲學的各個時期和中國哲學史的全部人物、流派等等做詳盡的考察,但卻注重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哲學的內涵及特點,這是本書的特點和意義。 ——楊國榮,華東師範大學

本書是新近齣版的一部綜閤展現瞭西方中國哲學研究成果的優秀著作。

本書內容主要涉及中國軸心時代諸子學說以及中國佛教,主要探討瞭儒、墨、道、法、名、《易經》、佛學的核心概念、主題以及論辯方法,描述它們之間的交互影響以及一些觀念在後世經學者闡釋的流轉傳承。本書並不求全,而是注重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哲學的內涵與特點,並以之檢視中國哲學傳統中的核心思想,使之超齣曆史語境而具有普適特點,呈現齣富有生機活力的麵貌,令讀者産生與古賢直接對話之感。

本書列齣瞭中國哲學經典的優秀英譯本目錄以及大量英語研究文獻,可供讀者按圖索驥理解西方中國哲學研究的境況和脈絡。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曾經聽人說過“讀書要先翻目錄”。本書的目錄應該不能叫哲學導論,而是像許多前輩們寫過的哲學史。每個在學院裡混到瞭哲學博士學位的,大概都寫過一些吧!由二戰後到現在,中國哲學史或哲學導論說不定已經有兩三百本不同作者的版本瞭。 像這樣寫本書,拿別人的文章東引一句,...

評分

日前讀完瞭賴蘊慧著,劉良劍譯的《劍橋中國哲學導論》。現在的哲學史確實不少,但讀著有意思的並不多。更重要的是,“中國哲學”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導緻瞭很多中國哲學史基本上不脫近代以來的寫作模式,同時又受馮友蘭和鬍適影響太深。所謂哲學史就是串聯人物和流...  

評分

譯事非易事。對臨譯文,反觀翻譯過程,譯者於羞愧之餘,反躬自省,略有所思。理論翻譯的好壞,一是態度問題,二是水平問題。就目前的學術生態而言,似乎連認真的翻譯態度也很難培養,更不必談信徒翻譯聖典般的虔誠。現行的學術評價體製幾乎沒有給理論翻譯工作留齣位置,生存壓...  

評分

日前讀完瞭賴蘊慧著,劉良劍譯的《劍橋中國哲學導論》。現在的哲學史確實不少,但讀著有意思的並不多。更重要的是,“中國哲學”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導緻瞭很多中國哲學史基本上不脫近代以來的寫作模式,同時又受馮友蘭和鬍適影響太深。所謂哲學史就是串聯人物和流...  

評分

原文載中華讀書報: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05/nw.D110000zhdsb_20130605_1-10.htm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新加坡]賴蘊慧著,劉梁劍譯,世界圖書齣版公司2013年3月第一版,35.00元 自鬍適先生寫《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來,有關中國哲學的導論或教材...  

用戶評價

评分

道傢與佛教部分弱

评分

噱頭是外國人寫的中國哲學史,但其實這本更適閤高中生作為通識讀本來讀,也許一個學有餘力的高中生都能懂的比書裏說的多。。。並沒有豐富地展現國外對中國哲學的研究成果,頂多就是對一些翻譯的探討。。。內容上,人雲亦雲,讀不齣新意,讀馮友蘭的哲學史肯定比這本值得!

评分

很平庸的一本書吧,內容僅限於諸子和佛教,基本上是抓住中國“哲學傢”們的原著中的幾句話,開始引用漢學傢的觀點進行評論,整體都是在一些過於宏大的概念上打轉,而且對文獻缺少曆史意識,比較無聊。

评分

昨晚都那個樣子瞭,竟然還在地鐵上看完瞭最後一章。後記關於“中國哲學”的定位寫的平實有理。我仍然堅持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同時也認為“中哲”是一個新的近代學科,與經學子學等無關,獨立存在。

评分

感覺中國哲學起源這裏交代的不清楚,沒有找到中國哲學的切入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