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斯·巴特勒,美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家,2012年度阿多诺奖获奖者。1956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1984年于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系,在女性主义理论、酷儿理论、政治哲学、伦理学、犹太哲学等领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欲望主体》、《性别麻烦》、《身体之重》、《权力的精神世界》、《一触即发的话语》、《安提戈涅的诉求》、《消解性别》、《说明自身》、《战争框架》、《殊途》等。
发表于2024-12-22
脆弱不安的生命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社会学 文化研究 巴特勒 朱迪斯-巴特勒 哲学 社会理论 政治 人文科学译丛
“如果不想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我们就必须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政治领域,除了带来好战的呼号,悲伤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在这部激情洋溢、极具个人风格的著作中,巴特勒深刻反思了九一一事件之后的美国社会,批评了美国当局发动长期战争的决策,继而呼吁人们深入认识哀悼与暴力的力 量,理解它们如何促成团结并鼓舞人们追求全球正义。显然,巴特勒一直致力于激发、探索各类“麻烦”,而这也正是其学术志趣所在:“由心理世界出发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们懂得团结、认识痛苦。”诚如荷米·巴巴所言,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主体。
——“一言以蔽之,朱迪斯·巴特勒是当代极为深刻、极富胆识、极具影响的思想家。”(J. M. Bernstein)
——“显然作者一直致力于激发并探索学术与政治领域的‘麻烦’。” (Bookforum)
——“力作,闪耀着深思熟虑的光芒。”(Brooklyn Rail)
——“尤为关注时事、平实易读的巴特勒著作。”(Women’s Review of Books)
——“独具勇气与抱负的力作:由心理世界出发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们懂得团结、认识痛苦——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主体。”(Homi K. Bhabha)
痛斥主流媒体与某种官方意识合流,遮蔽事实真相,主张反思苦难的原因,认为苦难的价值可以让我们体会人类的谦卑脆弱,感受人类易受影响的性质自己相互依存的本质。 脆弱会引发杀人的冲动和不得杀人的矛盾心绪。我们需要依据道德清除自身的杀人冲动,平息内心的恐惧,体会他人的苦难,反省自己造成的苦难。
评分分析911事件之后美国的特殊时期态度所包含的权力关系与暴力态度。内容比较有趣。
评分不能说是严格的论文,更像是社论,比较随意,但仍有启发。选读了前言和第二、第五篇文章。“哀悼的力量”其实是蛮发人深省的,几乎一语道破之前我和朋友聊天时候模糊感受到的症结。某天和夏老师聊天,他讲到“心灵”,当代社会几乎无法培育心灵(快消、短视频、流行文化),因为心灵的培育是需要时间的纵深的,是像《追忆似水年华》那样重复而缓慢的。也确实感到“哀悼”本身的消亡,没有心灵,我们如何可以感受、体谅他人呢?希望文学艺术的展开、还原可以慢慢恢复大家的柔软吧,这是新时代我们的任务了。还有一点是巴特勒讲到新型外交关系,那时候我就想到中特课本上的大国外交,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真的是蛮浪漫蛮理想的,似乎当前只有中国是以这样一种姿态立于世界舞台。对此可以进行讨论。
评分很有见地,但表达有些激进,叙述稍显啰嗦
评分一般认为这本书是巴特勒在9.11事件之后对“我与你”关系的一种反思,如德里达所言这无疑扩大了9.11作为一种“事件”的意义。我们不禁追问,在9.11之前是什么状态。巴特勒对暴力状态的核心定义是“焦虑与恐惧”,这与霍布斯的自然权利,自我保存是一致的,都是对古典时代“ζωή”的遗忘。从这一角度,巴特勒对暴力状态的批判可以看成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但是巴特勒寄希望于“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而不是从现代性源头反思解决这一问题,是否过于理想化?又按,由于巴特勒的身份特殊性,她试图通过差异性来进行反抗,但是如导所言,这种差异性并没有彻底化(德里达意义上的),因此难以具有一种真正批判性的力量。人性是不可预测的,科学似乎遗忘了这一点。
脆弱不安的生命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