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 J. 彼得
(Laurence J. Peter)
劳伦斯 J. 彼得生于加拿大,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经验丰富,先后担任过教师、顾问、学校心理学指导、咨询师和大学教授。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30多篇文章,并出版过《说明性教育》(Prescriptive Teaching,1965)一书。
“彼得原理”由彼得通过对千百个组织中不胜任的失败实例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于1960年的一次研习会上首次公开发表。尽管演说招来了敌意和嘲笑,但他仍在1965年春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最终完成了此书。彼得认为,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
雷蒙德•赫尔
雷蒙德•赫尔于1947年后长居英属哥伦比亚地区。他监制过30部电视和舞台剧节目,并出版了4套舞台剧剧本。他的文章曾刊登于Punch、Macleans 和 Esquire等杂志。
发表于2024-11-21
彼得原理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听书听完的,很幽默的一本书,不过很有启发性,不论是对社会现象还是个人发展来说。摘抄解读词如下: 第一,为什么不胜任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这其实是彼得原理所揭示的晋升悖论:如果你胜任某个职位,你就不会一直干这个职位,而是会得到晋升。而如果你不胜任某个职位,你却...
评分此书不愧为经典这著。彼得的这个观察点可谓一个冷门、边缘研究方向。其中有的观点在今天早已得到验证,是正确的。所谓彼得原理,就是能力极限,晋升极限。职场中人读一读:能了解职场中职位晋升的情况,任职人是否合格,自己选择晋升还是停留在用途职位职位上。 前进与现状总是...
评分《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此层级制度必然导致冗余与低效。超胜任者或超不胜任者由于破坏层级制度稳定而被压制或解...
评分彼得原理的质疑 《彼得原理》提出“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 这个观点,是不是一种主观偏见? 因为我们在实际情况中,会碰到许多不称职的干部或者员工。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我们以偏概全地认为,整个层级都是不称职。让我值得怀疑,主要有3个方...
评分彼得原理的质疑 《彼得原理》提出“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 这个观点,是不是一种主观偏见? 因为我们在实际情况中,会碰到许多不称职的干部或者员工。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我们以偏概全地认为,整个层级都是不称职。让我值得怀疑,主要有3个方...
图书标签: 管理 管理学 社会学 心理学 管理,文化,领导力 经典 商业 社科
彼得原理
是讽刺深省的职场社会生存学,
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层级组织学,
还是获得生活真谛的不二法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它是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那么,你敢读下去吗?
——为什么学校不能传道、授业?
——为什么政府有令难行?
——为什么法庭不能伸张正义?
——为什么成功不能带来幸福?
一旦你决定读下去,你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无知即是福的状态。再也不会!
因为一旦读过彼得原理,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不胜任这种状况,放诸四海而皆准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
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发现
如果从未听说过它,你应该读一读;
如果听说过它,你更应该读一读。
如果对它一知半解,你则应该好好读一读;
如果对它十分精通,那你就应该好好收藏一本。
在层级组织里,每一个人最终都会上升到他不胜任的位置上。我倒是觉得,这会不会也是主动走出舒适区的一个表现?
评分在层级组织里,每一个人最终都会上升到他不胜任的位置上。我倒是觉得,这会不会也是主动走出舒适区的一个表现?
评分听书带详解
评分2018年4月22日读毕,此书属于对不胜任行为的层级组织学方面的案例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实证方法,重点分析可以观察到的不胜任行为,很多结论和通常所认为的是相反的,有点读呆伯特的感觉。主要收获有:(1)很多管理学书只能看懂一部分内容,这本书可以看懂大部分内容,因为自己亲自经历过晋升过程,就像能够看懂《披着羊皮的狼》这本书,是因为遇到过这样的人。(2)人在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如果这是晋升过程,这就是不胜任阶段。(3)不胜任者会将手段目的倒置,将输入做为输出。(4)不胜任者会出现生理疾病、精神疾病。(5)胜任者容易被阶层社会淘汰,他们自救的方法应该是斜杠创业。
评分在层级组织里,每一个人最终都会上升到他不胜任的位置上。我倒是觉得,这会不会也是主动走出舒适区的一个表现?
彼得原理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