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ia M. Thornto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rinity College.
发表于2024-11-24
Disciplining the State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政治学 中国政治 海外中国研究 Patricia_Thornton 社会学 国家建设 比较政治 新文化史
What are states, and how are they made? Scholars of European history assert that war makes states, just as states make war. This study finds that in China, the challenges of governing produced a trajectory of state-building in which the processes of moral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were at least as central to state-making as the exercise of coercive power.
State-making is, in China as elsewhere, a profoundly normative and normalizing process. This study maps the complex processes of state-making, moral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during three critical reform periods: the Yongzheng reign (1723-1735), the Guomindang's Nanjing decade (1927-1937), and the Communist Party's Socialist Education Campaign (1962-1966). During each period, central authorities introduced--not without resistance--institutional change designed to extend the reach of central control over local political life.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state-building in each case rested largely upon the ability of each regime to construct itself as an autonomous moral agent both separate from and embedded in an imagined political community. Thornton offers a historical reading of the state-making process as a contest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regimes of bureaucratic and discursive practice.
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廉洁的官僚群体;国民政府时期清除土豪劣绅也希望建立起新型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毛泽东时代的四清运动则关注于解决腐败和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如此看来,似乎这些努力都在于实现一个既有高效率官僚体制却也更具道德化色彩的近代中国,也就如Thornton所说“国家建设和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共同形成的历史过程”。
评分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廉洁的官僚群体;国民政府时期清除土豪劣绅也希望建立起新型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毛泽东时代的四清运动则关注于解决腐败和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如此看来,似乎这些努力都在于实现一个既有高效率官僚体制却也更具道德化色彩的近代中国,也就如Thornton所说“国家建设和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共同形成的历史过程”。
评分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廉洁的官僚群体;国民政府时期清除土豪劣绅也希望建立起新型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毛泽东时代的四清运动则关注于解决腐败和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如此看来,似乎这些努力都在于实现一个既有高效率官僚体制却也更具道德化色彩的近代中国,也就如Thornton所说“国家建设和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共同形成的历史过程”。
评分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廉洁的官僚群体;国民政府时期清除土豪劣绅也希望建立起新型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毛泽东时代的四清运动则关注于解决腐败和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如此看来,似乎这些努力都在于实现一个既有高效率官僚体制却也更具道德化色彩的近代中国,也就如Thornton所说“国家建设和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共同形成的历史过程”。
评分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廉洁的官僚群体;国民政府时期清除土豪劣绅也希望建立起新型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毛泽东时代的四清运动则关注于解决腐败和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如此看来,似乎这些努力都在于实现一个既有高效率官僚体制却也更具道德化色彩的近代中国,也就如Thornton所说“国家建设和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共同形成的历史过程”。
Disciplining the State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