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
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徐皓峰,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1973年生。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文学作品:
纪实文学
《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
长篇小说
《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武士会》
短篇小说集
《刀背藏身》
影视评论集
《刀与星辰》
话剧作品:
《北京无冬天》(导演)
《这块儿的黎明静悄悄》(导演)
电影作品:
《倭寇的踪迹》(导演、编剧)入围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获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箭士柳白猿》(导演、编剧)获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最佳动作设计提名
《一代宗师》(编剧)荣获201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发表于2025-04-10
逝去的武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完《逝去的武林》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后来也重新翻阅过数次,一直想为其写点什么,却终是难以下笔。因为这是一段武者的记录,不同于其他文人所书,它完全没有自觉或不自觉的销售文化情趣一类东西,让同吃一口饭的文人们轻松找到熟悉的切入点。它是那样浑然朴拙,独立于天地之...
评分想找好书读,千万别报刊、网上寻信息,那些铺天盖地的小广告,绝大部分等同街头地面上粘的那些玩意儿,来路不正。真想得到好书信息,不妨注意口口相传。有心人会发现,总有个别好书,一段时间内,在周边志趣相投的朋友中悄然流传。这样的书,往往是值得信赖的。好比早两年的《 ...
评分喜欢读浩峰的作品。 无论是下山的道士,孤傲的白猿;无论是国术馆的让人泪落的荒诞,还是逝去武林中的李老静静的讲述。 沉浸在这样的文字中,每觉天地寥落,日月百草,俱涵深意; 细思又觉法尔如是,万般坦然。
评分前日写了篇关于《一代宗师》的短文,谈到武林的仪轨、规矩,便想到《逝去的武林》这本书。此书出版于2006年,由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撰文,讲的是一些武林旧事及李老先生的武学心得。 说到武术,人人都有各自的经验,要么小时候偷偷藏过一本拳谱,要么看过不少香港电影,几乎没...
评分原文︰http://housescheung.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17.html 我相信,我們這一代,甚至上一代上上一代,每個中國人心目中都有獨一無二的武林觀,一種經過武俠小說潤飾修補,近代影視文化形象塑造的東西,內裡千變幻花,奇詭曲折。那是另一個社會,另一個有別於政府的社...
图书标签: 徐皓峰 武术 回忆录 武侠 历史 文化 纪实作品 逝去的武林
《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独有的训练体系。
另一个世界,读得半通不通,但很佩服。有人愿意一生认真研究件把事,有敬畏心,不哗众,难能宝贵
评分我不懂武术,完全是囫囵读来看个热闹,求一个扑面的印象。徐皓峰是有文才,写人物凝练,写事件跌宕,但是呢,读的时候吧,得完全当一个他者,抱着研究的心态才能去赏玩,不然会受不了行文里的蜜汁神棍风。其实在这本书里徐皓峰行文算很稳了,比他自己的作品沉着很多。
评分国民武事,大师精魂,拳术道义,意犹未尽。
评分一代宗师们。。。。。。。偶完全当神话来看。。。。。。
评分假想有个泥巴小人,镶在远处的风景里,只是略具人形,有个大概的胳膊腿,但是要有五官,有五官就有灵气
逝去的武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