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作家协会的发起人和第一任主席。除小说、戏剧外,还写有大量文艺理论著作,对多民族苏联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
译者:
刘辽逸(1915—2001),原名刘长菘,安徽濉溪人。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毕业。译著有《童年》《战争与和平》等。
楼适夷(1905—2001),浙江余姚人。1925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1929年留学日本。译著有《芥川龙之介小说》《蟹工船》《天平之甍》《谁之罪》《在人间》等。
陆风(1916—1984),笔名白原,河北徐水人。曾在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鲁艺文学院、晋察冀华北联大学习。译著有高尔基的《在底层》《小市民》《我的大学》等。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以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为素材,描写了俄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了这一时期俄罗斯劳动人民经历的艰辛痛苦,以及开始走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过程。
印象很深的是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爸爸给我买的第一本书就是这个,当时特别兴奋,也特别珍惜。大概反复看了两三遍。当时看到书中高尔基小时候悲惨的生活还有点不理解,后来对俄国的历史有所了解之后才渐渐懂了。这本书描述了高尔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从中也可以了解当时...
评分高尔基的这部自传可谓名声在外,一直被奉为经典名著,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我也跟大家一样,小学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下了这本书,不过当时真的是太年轻看不懂也看不进去这样的大部头。最近闲来无事就借来一读,到还算是有些想法。 这部自传记叙了作者苦难的童年时光,在为了生存...
评分 评分先说写法。这本书对白很好,人物性格几乎全部用对白刻画,一颗颗或高贵或庸俗,或脆弱或坚强的心灵在倾诉中向你打开;风景写的也好,俄罗斯民族对森林有深厚的情感,文中写道小阿廖沙的外祖母带他去森林里采蘑菇挖榛子卖钱。在她眼中,森林是有生命的,森林里的一草一木,鸟兽...
评分《童年》 高尔基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在外公家的童年生活。虽然写了许多“野蛮的俄国生活中的……沉痛的罪行”,但在行文间他依然“对困苦人生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所谓俄国生活的野蛮,是说由贫穷滋生的人性的无情与残酷。 谢廖沙的外公,一个孤儿,要饭婆的儿子,小时候备受苦难...
因为最近在看一本俄国小说,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这本书。按小时候我的眼光看来,这本书真的很好看。现在还记得外祖父、外祖母、母亲、继父、两个舅舅、表哥萨沙、主人、主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印象最深的是《在人间》里那个裁缝妻子,因为爱看书,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而被恶毒的谣言所萦绕,小时候就很喜欢这个人,可能还兼有同情的感觉吧。标记一下吧,谨以此纪念我逝去的、沉迷于读书的童年时光。
评分感觉《在人间》最好
评分感觉我这个年代的人,不是那么喜欢苏俄文学。以前学到高尔基,托尔斯泰这些人,在听到对他们的介绍,似乎都被一种讨厌的强加的意识形态观念束缚,让人没法自由自在地去读。我现在才读了《童年》,不先入为主,忘记以前的观念,只觉得阿廖沙是那么可怜又可爱,在顽强地成长着。俄国的那片寒冷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个坚韧的民族。
评分感觉我这个年代的人,不是那么喜欢苏俄文学。以前学到高尔基,托尔斯泰这些人,在听到对他们的介绍,似乎都被一种讨厌的强加的意识形态观念束缚,让人没法自由自在地去读。我现在才读了《童年》,不先入为主,忘记以前的观念,只觉得阿廖沙是那么可怜又可爱,在顽强地成长着。俄国的那片寒冷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个坚韧的民族。
评分虽然看到后来,已经记不太住新人物的名字..常常和作者的感慨和困惑共鸣。天真无邪,口无遮拦的童年,做着苦工又渴求知识的少年,同情劳动人民,愿为众人抱薪的青年。最震惊的部分是那句口吻平淡的:“这年十二月,我决定自杀” 在这之前,本以为主人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可是,泥潭中却还抱有希望的人类啊,撑不住就在那一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