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发表于2025-04-17
木心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到要给这本书写个读后感,我的脑子里全是屈原稽康陶潜杜甫拜伦福克纳肖邦贝多芬维特根斯坦卡夫卡李耳墨翟孟轲韩愈辛弃疾李商隐歌德纪德济慈塞万提斯伍尔芙托尔斯泰刑天阿喀琉斯乔伊斯普鲁斯特…… 令人头痛。 这本书提到的人足足有近百个,大多我只听过名字而不知其底细,心...
评分李劼《木心论》读后感——这天底下,能有几个如此畅谈文学? 作者息羽听 李劼先生的《木心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黑色的封面,木质的纹理像极了木心故家唯一的遗物,窗棂。腰封的画,霭霴的气息漫漶清冷的墨色,这是木心的《旷野一棵树》。扉页是这样开始的——...
评分李劼《木心论》读后感——这天底下,能有几个如此畅谈文学? 作者息羽听 李劼先生的《木心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黑色的封面,木质的纹理像极了木心故家唯一的遗物,窗棂。腰封的画,霭霴的气息漫漶清冷的墨色,这是木心的《旷野一棵树》。扉页是这样开始的——...
评分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习惯晚自习回宿舍的路上,在报刊栏前读南周,因为一篇《文学在于悲伤——木心乌镇追思会》认识木心,既幸运又遗憾。 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国系列木心作品全集迷恋极了,光是装帧就素得让人觉得舒适,一股好闻的淡淡的油墨味,先生原就字字珠...
评分正如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高手”,木心则“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若非陈丹青等人对师尊的极口揄扬、极力推介,木心在“打捞文学,钩沉历史”中会更加姗姗来迟。 木心如同一件出土文物,古色古香,蕴含着独有的风姿与气度,符合今人对民国文人的想象。 本书上篇谈论《文学...
图书标签: 木心 李劼 文学评论 文学 散文随笔 评论 谈木心评李劼 中国文学
木心有如空谷幽兰,默默领略,最好。
木心的诗文是在天空里飞翔的,木心的讲学,则像孔雀开屏。
李劼《木心论》( On Mu Xin’s Self Enlightenment ),同时想到的乃是:这天底下,能够如此畅谈文学的,不知还能有几个。
上篇《木心开屏,美在洞见》。木心讲学讲出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洞见,犹如一片片美丽的花瓣。静观如孔雀开屏,雍容华贵;动察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
下篇《遥应李耳,堪比但丁》。木心最出色的散文足以与《道德经》媲美,作为诗人的木心,乃中国的但丁,是一颗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启明星。
木心的文学审美,虽然缤纷绚丽,但并非了无脉络可寻。在西方文学是对基督的诗性解读,对拜伦的向往,引尼采为知己;在汉语文学是与老子的天然相通,与嵇康的兄弟认同,与陶潜的高山流水。这两条脉络,有如天空中的两道彩虹一样,互相映照。借用王勃名句表达,基督与李耳齐飞,拜伦共嵇康一色;尼采似火,陶潜如水。这既是木心的灵气,也是木心的底气。
木心毋庸置疑是天才,既是文学的天才,也是文化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在意大利叫作但丁,在英国叫作兰姆,在德国叫作尼采或者荷尔德林,在法国叫作蒙田或帕斯卡尔,在美国应该是爱默生加上梭罗。木心走了,木心的文字并没有随之消逝。圆明园废墟,汉家陵阙,都会是过眼烟云。但《道德经》、《红楼梦》却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常在。
本书的封面图画:木心《旷野一棵树》。书内收入木心手稿五幅,木心故家唯一的遗物图(窗棂),以及1986年李劼与胡河清在静安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影。
很显然李劼理解了木心,但是不偏袒。
评分很显然李劼理解了木心,但是不偏袒。
评分这是一位出走的批评家/作家对另一位出走的作家的评论,上篇评的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文学回忆录》,下篇则点评木心的诗歌与散文作品。两位都主动地选择自我放逐于当今的中国主流文坛之外,这二位不对等的“对话”自身就因他们所取的姿态而别有意味。李劼写起评论,仍是才华横溢,妙语连珠,不管不顾早已被制度化的评述架构,行文中基本看不见匠气——当然,学院派批评话语绝非一无是处,李劼所走的野路子也照样有其缺陷,因为缺乏管束,恣意断言的现象在李劼这里显得比较严重。加之李劼又素以自恋著称,钱谷融先生当年的担心是直击要害的,可惜李劼的性情决定了他很难真正听进导师三十年前的话。因为还没怎么读过《文学回忆录》,所以还无法在这里说李劼的议论是否得当,不过他对木心的评价读来还是穿透力十足,读到精彩处可为之击节。
评分想來先生希望的《木心論》並非如此
评分1.区区是谁?????2.没有直接读木心的书来的愉快。3.读到后面越来越不知所云。。。说木心逻辑性不强,我看作者也不咋地,可能我审美水平有限。。。。。
木心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