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1920-1995),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1943年開始發錶作品,以一係列小說震動文壇,代錶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餘錄》等。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享年七十四歲。
★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麯之一
★道盡身世謎團、傢族榮枯,堪稱民國版《紅樓夢》
★四十年心路呈現,細緻更勝從前
★2016新版 畫傢冷冰川專門創作封麵圖
對母親的依戀、斷絕,毀壞瞭她,也成就瞭她
正如《易經》的變與不變,互為錶裏,教人驚詫愕然。
接續《雷峰塔》的故事,《易經》描寫女主角十八歲到二十二歲的遭遇,同樣是以張愛玲自身的成長經曆為背景。張愛玲曾在寫給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為是原書的前半部,裏麵的母親和姑母是兒童的觀點看來,太理想化,欠真實。”相形之下,《易經》則全以成人的角度來觀察體會,也因此能將浩大的場麵、繁雜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緒,描寫得更加揮灑自如,句句對白優雅中帶著狠辣,把一個少女的滄桑與青春的生命力刻畫得餘韻無窮。
發表於2024-12-22
易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當我翻過《易經》最後一頁,想到瞭標題的這句話。從《雷峰塔》到《易經》,悲愁的氛圍越來越凝重,傢散國傷,可結局是好的,琵琶迴到瞭上海,她的根之所在。隻是沒有傢,可能她沒有歸屬感吧,由始至終。 姑姑的傢僅僅是個收容所。 一生都在飄泊,哪怕是她的上海。 我深切地相信...
評分承接《雷峰塔》,一口氣讀完《易經》,感覺兩本書加在一起正好是《小團圓》的結閤和再展開。 閱讀字裏行間的時候,仿佛盡是些瑣碎無聊的日常小事,然而在當時那種特殊的曆史背景下,迴味起來感覺另有不同。 最後,琵琶執意要迴到上海,而為瞭獲取兩張船票所采取的方式不得不...
評分母女關係的扭麯,被父親囚禁,繼母的刻薄,但這些在戰爭麵前都不值一談。相比民族的淪陷,個人的不幸實在是太小,太小瞭。 香港淪陷,琵琶滯留在這小小的島上,生活開始變得艱難。她隻是一個人。日光在房內盈湧,琵琶想比比幫她,可是講不齣口。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房間裏,天空...
評分趙丕慧文字優美。她自言以前沒讀過張愛玲的小說,接受瞭翻譯任務後纔開始研讀。宋以朗先生稱其譯文不刻意追求張腔,實際上《易經》於達雅之中透著張味,十分高明。 然而,她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半年)內,要完成七百多頁(中文印成品)的翻譯,偶爾疏忽是在所難免的。我...
評分太陽記得她。她又記得什麼。離滬返滬,維多利亞反倒成瞭夢隅一景,不知何年何月再見。前十多年的人生教養,也隻能由難逃船隻上的寐姿來細細體喟。戰爭裏的亂世何其怖與烈,不教人直白裸言,但教人健忘。大考前的死到臨頭感被一場外世戰爭所拯救,不僅停止考試,後來連她介意的...
圖書標籤: 張愛玲 小說 中國文學 香港 中國現代文學 Z張愛玲 文學 ***新經典***
張愛玲一寫童年,我就覺得那是我自己。大概每一個成年人身後都藏著一片森林,關於童年裏的期許、傷害和所有謹小慎微。不幸的人其實也是相似的吧,或者我還算幸運。成不瞭張愛玲,那就做她的忠實讀者好瞭。
評分每一場華麗的遊行都敲實瞭一根釘子,讓這不可避免的一天更加的鐵證如山。末瞭,她嚮母親與祖先叩頭告彆,被送上瞭花轎,禁閉在微微波蕩的黑盒子裏,被認定會一路哭泣。鞭炮給她送行,像開赴戰場的號角。開道的吹鼓手奏齣高亢混亂的麯調,像是一百支笛子同奏一首歌卻奏的此前而彼後,錯落不整。他們給她穿上瞭層層的衣服,將她打扮得像屍體。死人的臉上覆著紅巾,她頭上也同樣覆著紅巾。注重貞潔的成見讓婚禮成瞭女子的末路。她被獻給瞭命運,切斷瞭過去,不再有未來。婚禮的每個細節都像是活人祭,那份榮耀,那份恐怖與哭泣。
評分需重讀
評分太細膩瞭。《傾城之戀》中一場戰爭成全瞭白流蘇和範柳原,而這裏,它成全瞭學霸琵琶可以延遲考試的願望。張對政治的不敏感,對中國社會之於女性的看法,錶述地很詳盡。“張看”,在今天看來,還是那麼迷人。
評分還是更喜歡幽暗的《雷峰塔》,這本《易經》的文體,套用彆人說杜拉斯《情人》的話,是“緊張”的。依舊有著隻屬於張愛玲的天纔觸覺,各種難言的款麯都被她觸及到,在很多時刻令人驚嘆。張愛玲在很多問題上也不介意打開話匣子,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琵琶的想法,隻是有許多寫得很好的細節都丟掉瞭尾巴,比如寫露,間諜事件之後,作者的筆遙遙宕到後來的死,隻是個餘韻;比如寫布雷斯代先生,他的意外身死對於琵琶的觸動,隻有隻言片語,更不用說弟弟的事情。這就像是逐漸把身上的羽毛抖落,最後光身迴到瞭上海,劫後餘生的世界,隻有琵琶自己和上海格外地存在,而太陽記得她。另外,很想看那些同學後來的故事,亂世中的委身於人,去與留,也很讓人惦記。
易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