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明特(Adam Minter),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废品经销商家庭,200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关于中国新兴的废品回收业的开创性调查报告,受到国际传媒界的认可,2004年获得斯蒂芬·巴尔写作奖。从那时起,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以及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等国际媒体经常邀请他采访和撰稿。2008年他受邀到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做了对全球废品回收贸易的评论性演讲。目前,他受雇于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
发表于2025-04-03
废物星球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样有较系统的解释框架的书还是做点笔记免得忘了。 中国基础建设及出口贸易需要大量原材料用于制造业;开发新的原材料(采矿伐木造纸etc)与回收循环利用相比有极大负面环境影响;中国向美国的贸易顺差造成大量返程(美国到中国)海运航线运费降低,以至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
评分印象之中那些走街串巷的声音大致有三种:一是货郎担式的卖者,针头线脑,粮油米面;一是提供服务的,如“磨剪子呛菜刀”;还有一种就是废品回收的,“收破烂嘞”。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房的鳞次栉比,前面的两者已经不多见了,只有后面的那种仍然能够听闻。或推着小车...
评分这样有较系统的解释框架的书还是做点笔记免得忘了。 中国基础建设及出口贸易需要大量原材料用于制造业;开发新的原材料(采矿伐木造纸etc)与回收循环利用相比有极大负面环境影响;中国向美国的贸易顺差造成大量返程(美国到中国)海运航线运费降低,以至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
评分读此书也是因为在Fresh Air上听了作者的访谈。巧的是之后作者还到我们学校来做过次讲座,但我也没去听。此书于9月份完全在地铁上看完。 作者是出生于明尼苏达一个废品回收老板家,毕业后给废品回收的行业杂志做记者,因此而到中国长期生活,对这个行业倒是有新闻界里少人能及...
评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民,都与我有关。 -- 鲁迅 这本书看完再拿起,中间隔了大半年的时间,因为要送给一位好朋友的缘故,重新拿了起来。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刷了一遍豆瓣的评论,从肯定minter的调查分析工作,到批判他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观点武断、刻意规避污染问题的都...
图书标签: 经济 环境 自然资源 废物星球 城市化 科普 环保 美国
· 《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
讲述真实却意想不到的中国故事,
揭秘一个人人参与却被人人忽略的“影子行业”:
我们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里,可以看到
垃圾回收如何在中国和世界都隐秘而茁壮成长到惊人的地步,
如何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人文和环境,
又如何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还可以看到
我们手中的废品,
如何因为浪费或者回收,对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反思
在节制与浪费之间,在环保与发展之间,真正的平衡点在哪里?
本书作者亚当·明特出身废品回收世家,以驻中国记者身份在上海生活了16年,并执着于从中国到世界各地的垃圾旅游,被世界媒体誉为“了解这一广阔而隐秘的产业的最佳指明灯”。
互联网杂志SLATE 2014年年度榜首图书
内容主要定位于中国的废品业,但作者的视角仍是很美式的,比如,认为美国废品卖给中国,是中国占了大便宜,对此我只能表示呵呵。作者出身于废品回收家族,对废品回收的商业价值分析得还是蛮到位的,算得上是专家,对中国企业和环保有所启示。
评分就连废物回收都可以看出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的伟大之处。
评分不错
评分经济利益推动是环保行业许多行为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收益,废物回收可能只是一种作秀且没起到合理配置的行为,而这会催生很多国家尤其欠发达地区的黑色工坊和黑色产业,而产业的地方选择往往需要闭环才能实现成本的最低化(需求强与运费低),因此废品的回收地(劳动力、需求、转化物品能力等)也需要是再循环物件的输出地(人力成本高、物品重复利用率低、需求大)。归根到底,对于垃圾或者说废物其实有三种减少方式,减少使用,重复利用以及循环再用。成本逐步递增,产生的溢出效应也越来越高,把这本书(常见金属使用)和稀有元素使用放在一起对比思考,会更有意思。另:这本书描述稍微啰嗦了些。
评分对我的消费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产出来的最终都会变成废弃物,即使其中一些可循环利用,但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作为消费者,要尽量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还有一个启发,人类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经济驱动,比如废物回收,在全球形成巨大的循环链都是由于利益驱使,而不是环保。
废物星球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