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清晰与强烈的现实意识,令周濂成为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
周濂将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辅之以良好的学理背景,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政治哲学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本书是周濂此前精彩的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升级版——在理性与常识之间拓展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写作空间,为每一个致力于社会正义和试图实践理性人生的读者,提供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从事西方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朱科 微信公众号:书评之乱 小说《男人帮》里,穷编剧兼情感专栏作家顾小白,在帮“铁哥们儿”左永邦解围时,偶然撞见女友莫小闵正和一个陌生男人约会。坚不可摧的友情瞬间被摧枯拉朽的醋意击垮,他决定跟踪莫小闵,看看自己深爱的女朋友背着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可是,心猿意马...
评分陈嘉映和周濂一直被认为是现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的人,最早接触的陈老和他的海德格尔,后面又知道年轻一点的周濂,读了他写的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些短篇的集合,但从中基本也可以窥见大部分周的观点,整体文风来看,我觉得周濂喜欢把一个观点在社会上的主流对立面列举出来...
评分这是我近期做读书笔记最多的一本书。它带给我很多的共鸣和启发,就像大学里旁听了一节课,有顿悟也有不解,就是没有空虚。将哲学问题通俗化,在看似轻描淡写的论述中解读社会种种与人性百般。关于公平,正义,自由主义,诸如此类宏大的课题,可能是最抽象的概念,在他笔下有了...
评分茫茫书海中选择看周濂的新书《正义的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我的偶像刘瑜。用“爱屋及乌”来概括显得太俗,用周濂自己在书中提到的学术性解释就是“曝光效应”——把熟悉的事物标记为好的事物的倾向。 阅读周老师的书快不得,你时不时地要停下来思考、反刍,才能摄取字...
评分对于哲学,其实我内心一直是拒绝的。在大学时代,曾经一不小心在图书馆借过一本康德的著作,结果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看了六页书,然后睡着了,睡了四个小时。 再读哲学,依然心内有点担忧,一来觉得哲学晦涩,二来觉得哲学在诡辩。可是这本书,对我的固有观念...
“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 制度決定了國家的文化 但沒有限制思想的自由 當我開始認識這個問題和思考的同時 正在體現是個人意識其後是建立在他人的身上
评分写议论、杂文,立意、观点大多不错,专门议论实不错,可杂文惜掉书袋太过了,搞中西对比太差(如好人这篇,讲希腊卓越概念之后又述政治结构对人之决定作用,两者相合一起论不甚妥贴。与雷老虎等中国好人对比更不妥,我们对西方“好”的解释是自文本而来,未必是一般性的人如此。而参照之国人,作者有种我是中国人我评中国必到位必从此见大的意思,拾来非智性人物,不妥。另,我是不大赞同再用这种方式做文化批评了,太旧,太无效。)我并非是要耍中西区分的人,只是写文章若举了不少洋人知识分子的结论或事例,最后来举些吾国事该如何,并不算好文。既无趣味又缺风骨、见识。引人以为作者卖弄故事、炫其文技,若真有便好,若无不是有一点引人轻视么。文化批评、政治向杂文难写,写文更难人人讨好。
评分不及叫不醒装睡的人一书通俗好看,挺专业的
评分抖書袋大王,觀點很好
评分周濂近年混迹媒体,发声愈频,愈显苍白浅薄。掉书袋、抖机灵的文风,看似洋洋洒洒,其实言之无物,既没有理论梳理、概念辨析的理性、深度,也缺乏剖析现实、就事论事的冷静、客观,只有自家主义、满嘴炮火车,这种教授不如尽早退出学术圈,免得浪费公帑误人子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