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1872-1970),著名英国哲学家、思想家,20世纪最负盛名和最多产的思想家之一。他生前曾出版过一百多部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数学、逻辑、社会、政治、国际关系、文学等多个领域。罗素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而且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来过中国,对中国非常友好,并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他的思想对我国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
何兆武(1921-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曾就学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李约瑟(1924-2002),河北乐亭人,1942年公费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西方哲学史系,后任该校讲师。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回国从事翻译、教学及科研工作。他在中国语言文字以及英、德、日、拉丁、希腊等文种均有较深的造诣。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天津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
发表于2025-02-25
西方哲学史(上卷)(权威全译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上卷的下半部分进入了基督神学与哲学杂交的时代 两个问题,,, 我今天在书里读到的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它们相比之前的时代总是有一些变化,有一些发展,,(恩,这是废话,否则就进不了这书了),但有趣的是,这些相对上一个时代新颖的思想却也从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无论这...
评分几年前就有朋友推荐读读这本书,但那时对Pascal和圣奥古斯丁的思想是大有兴趣,加上很多朋友都说这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作为哲学入门的好读物,Shawn有个怪癖就是觉得大众喜欢的就是邪恶的:-)所以迟迟没有来读这本著作. 这本书绝对是一流的作品,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整个哲学在历...
评分上卷的下半部分进入了基督神学与哲学杂交的时代 两个问题,,, 我今天在书里读到的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它们相比之前的时代总是有一些变化,有一些发展,,(恩,这是废话,否则就进不了这书了),但有趣的是,这些相对上一个时代新颖的思想却也从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无论这...
评分伯特兰·罗素的博学我就不再多说了,他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开创者,可能难免表现出倾向理性而不好感性的偏执之处。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回想起来确实大力攻击卢梭。不过话又说回来,罗素的张扬对于我们建立不迷信权威还是有好处的。此外,罗素从大体上仍然不失客观理性,这...
评分应该说,非常得感谢他,正是通过看他的哲学史,使我心中对于哲学发展的大的框架清晰了。他的哲学史比起我们国内一些人编的哲学史来说,可以说谈的是真正的哲学。我个人认为:哲学是个要求纯净的东西,正如叔本华所说:哲学不是娼妇,而是处女,你想亲睐她,还还不一定亲睐你。...
图书标签: 哲学 罗素 哲学史 西方哲學 商务印书馆 心理学 哲學 外国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根据其在美国讲学时的讲稿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也是罗素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字优美,生动有趣,深受读者的欢迎。自中译本问世后,上卷印行51周年,下卷印行38周年,可以说,它是我国累计发行量最大的哲学史著作。它对我国普及西方哲学知识,启迪民智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远古以来,哲学就不仅是某些学派或少数学者之间的争论问题,而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作者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
有些人永远不会停止思考,我也想作其中一员。
评分《西方哲学史》是我上大学两年以来读的几十本书当中使我收获最大的,但与其说是收获,不如说为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我开始怀疑生活中许多被当作常识的事情,于是我发现了许多谬误;我开始分析别人说的话,这样我可以立马了解他的人格的大致轮廓—尤其是他的世界观;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觉得我与罗素的观点已经完全相同,他说:“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我师注定是我师。
评分简而言之,罗素的西方哲学可以分为希腊哲学和天主教哲学。罗素在书中既充满理性又有一种哲学家的高傲。在我看来,这本书还是篇幅太短,在篇幅上侧重于哲学家对后世的影响力(这一点罗素已经在序言中言明),以至众多思想家的思考没能够展现在读者面前。
评分最近课业比较重,读读停停前后得有一个多月才把上卷看完,为了接地气特意买了最近一版的翻译,物有所值!其实读这本书总会不自觉地跟之前读过的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进行对比,只能说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吧,梯利的哲学史更注重对纯理论的探讨,思辨性与逻辑性很强,然而这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并不太友好。而罗素的哲学史,就像他自己在序里说的:“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对每位大哲所处的历史大环境的介绍与分析着实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字里行间隐藏着小老头式唠叨的智慧体会起来也是一种乐趣。但读久了不免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之感,仿佛全书只剩下了“史”而找不见“哲学”了,其实整本书的思想跨度也不算特别大,无非就是古希腊哲学与经院哲学这两大块内容,但其间特别是后者对历史的大篇幅描述感觉就像在跑马拉松,精辟的哲学分析也因此被覆盖掉了罢
评分简而言之,罗素的西方哲学可以分为希腊哲学和天主教哲学。罗素在书中既充满理性又有一种哲学家的高傲。在我看来,这本书还是篇幅太短,在篇幅上侧重于哲学家对后世的影响力(这一点罗素已经在序言中言明),以至众多思想家的思考没能够展现在读者面前。
西方哲学史(上卷)(权威全译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