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多布斯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毕业于约克大学,曾受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资助。现为《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任职生涯的多数时光奔波于国外。他的《打倒老大哥:苏维埃帝国的灭亡》入围美国笔会奖最终角逐。现居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陶泽慧,厦门大学英文系硕士,现为出版社编辑。
赵进生,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翻译系硕士,从事翻译行业多年。
发表于2025-04-11
午夜将至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讲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13个日夜。赫鲁晓夫运送核武到古巴,也是拍脑袋的决策,不过保密工作还不错。美国的情报系统收集信息不足,预估驻古巴苏军8000人,实际已达4万多人。并且在离关塔那摩基地15英里之处苏军已经部署了战术核武,美国情报机构不知道。一连串的意外失误导致...
评分史料丰富。但过于零散叙事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可能阅读上快感会少很多。特别是在古巴 美国 苏联三方当时状态的叙述上穿插进行 但是逻辑线不强 导致我觉得都是在三方各说各的 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事件轴。可能是我本身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吧。置身于很多陌生人名中 有些吃力...
评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继1961年的柏林危机之后,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的第二次博弈,也是冷战初期美苏两个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近距离直接对抗,虽然危机仅仅持续了13天,但人类几近毁灭的边缘。 作者根据自己多方搜集的相关档案资料,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评分《午夜将至》赫鲁晓夫这名乌克兰农民在语言表达上颇有天赋。肯尼迪身体一直不好不是什么大秘密,但是一天要靠大量的药物来维持属实第一次听说。证据来自肯尼迪的病例。美军的鹰派在这次事件中形象确实不好。作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没打起来是因为双方的最高领导人都是“理...
评分读一本历史类书籍最重要的是什么? 观点是否和自己一致看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事实和细节的考证看起来也是 两个方面综合起来,或许就更能吸引你? 其实,我只需要第二点,并且排斥第一点,也就是说,事实和细节对于我来说,是唯一标准,判断和评价,是我的事情。 这本书是完...
图书标签: 历史 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 国际关系 冷战史 社科文献甲骨文 美国 甲骨文
《华盛顿邮报》《圣路易斯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1962年的10月正值冷战的高峰,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相互扞格,几近核冲突的边缘,而其焦点就在于如何处置古巴境内的苏联导弹。《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的这部“编时史”作品,记录了这几个紧张的日子里的时时刻刻,揭示出我们曾经离世界毁灭是多么近在咫尺。
本书首次披露的如下内容均扣人心弦,包括赫鲁晓夫企图摧毁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计划;古巴境内的苏联核弹头的处理办法;以及一架迷路至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的精彩故事,而彼时正是导弹危机升级至顶峰的时刻。
《午夜将至》的笔触尽管犹如一本惊险小说,但它对这段被小阿瑟•施莱辛格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为危急的时刻”的描述参考了最详尽的研究材料,同时还是这场古巴导弹危机的定调之作。
“精彩非凡……情节扣人心弦,堪比任何小说。多布斯真是位无懈可击的学者和记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我本以为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书已经写到头了,可这本写得真好。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前美国国务卿
“本书发人省醒……洞见颇丰,必将改变专家对待这段历史的看法,亦将对新一代有所教益。”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纽约时报书评》
“对导弹危机的描述引人入胜,分秒入微。同样的题材无出其右者。”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作者
写的像小说,很好读。
评分比一般还一般,简称:一般。。。和《中国之翼》一式宣传口径,标榜象惊险小说一样精彩,可古巴导弹危机最惊险精彩的演绎是X战警之第一战,谢谢!!!
评分总有些狗娘养的听不懂人话 --- JFK
评分作为一个历史迷看到一半都看不下去了...
评分人生何幸,遇到同站在理智舞台上的对等选手。
午夜将至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