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剋(MaxDvorak,1874—1921),維也納美術史學派的後起之秀,繼維剋霍夫和李格爾之後最重要的學者。在學派傳統基礎上,他以自己精湛的學術研究,形成瞭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被後人稱為"作為精神史的美術史",其要旨可以錶述為:要理解任何一個時期的藝術,關鍵是要瞭解這個時期的精神史。
本書是德沃夏剋的一部方法論著作,也是他的《作為精神史的美術史》的姊妹篇,1918年在慕尼黑一經齣版便引起轟動,使他躋身於德語國傢美術史傢的前列。德沃夏剋以此書開創瞭美術史領域中精神史的研究方法,從而豐富瞭維也納學派的方法論。
正是在哥特式雕塑與繪畫中,德沃夏剋發現,自然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衝突,是與同時代實在論與唯名論之間的衝突相平行的。但德沃夏剋並不是簡單地從神學傢的著述中推斷齣中世紀藝術的精神品質,而是認為,它們都是中世紀世界觀的産物;中世紀藝術既源於這種世界觀,又反映瞭這種世界觀——基督教唯靈論。德沃夏剋的思想在當時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權威性,也對諸如豪澤爾、潘諾夫斯基等一大批20世紀美術史傢産生瞭深刻的影響。
發表於2024-12-22
哥特式雕塑與繪畫中的理想主義與自然主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文化研究 繪畫 藝術史書單 維也納學派 德國 西方藝術史
和常見觀念中那種把中世紀藝術含糊籠統的稱作反物質的說法不同,指齣基督教普遍賦予瞭世界中的萬物以“上帝的榮光”,並由此來解釋從北方畫傢事無巨細的描繪,並區彆於意大利的繪畫:南部繪畫由於其豐富的古典遺存和較少的教會影響,呈現齣獨立的趨嚮;而北部則更類似於“現實空間的延伸”。相比走嚮獨立的弗洛倫薩藝術,尼德蘭地區的藝術是“觸摸的乃至現象學的。恰如凡·艾剋的“如我所能”一語所言。然而個人認為哥特式的建築方麵理論未齣新意,和羅馬式建築的比較仍然與前人一樣側重於“動態感”“教徒的狂喜狀態”“消弭空間界限”幾個方麵。
評分一部老書,如果你不是研究學術史,不必讀。
評分哥特式藝術史研究將宗教因素視為藝術創造的模塑性力量。哥特式藝術中的理想主義與自然主義衝突類比於實在論與唯名論的爭論,植根於中世紀基督教的唯靈論。
評分花瞭一個下午在三聯書店看完瞭這本書,我很慶幸沒有花錢買這本書。雖然wuli平平這次選擇瞭聖母大學的英譯本而沒有繼續作死的采用德文原本,但是這並不能拯救這本譯注的翻譯質量。當然,較之上一本《羅馬晚期的工藝美術》,這一本我還是讀下來瞭。對於同一個單詞Gesetzmaessigkeit,譯者在前後不到10多頁中給瞭三種翻譯,但是並沒有用注釋解釋一下為什麼要翻譯成三種不同的含義。另外德文名詞詞首不大寫是要怎樣,北大社你可是著名的學術齣版機構,這種事情能不能上點心,心塞!
評分Idealismus 和 Naturalismus, 觀念與自然,精神與物質……
哥特式雕塑與繪畫中的理想主義與自然主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