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鬆睿 200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2006年至201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影視與文化研究。曾經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與批評》、《讀書》、《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等學術刊物發錶各類論文六十餘篇。
20世紀40年代,中國的文藝理論傢、作傢開始不約而同地倡導在小說寫作中加強對地方性特徵的描繪與錶現。於是,以地域風光、地方風俗以及方言土語等形式齣現的地方性特徵在小說中大量齣現,極大地改變瞭這一時期小說創作的基本麵貌。本書試圖從文藝理論和小說文本兩個層麵對這一文學史現象進行研究,探討文藝理論傢為何在此時倡導作傢描繪地方性事物;小說形式在納入大量地方性內容後發生瞭什麼改變;地方性特徵在這一時期的小說中發揮何種的功能,呈現地方性特徵對於40年代中國小說的意義。
發表於2025-02-25
書寫"我鄉我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徐 剛 (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4期) 李鬆睿博士的著作《書寫“我鄉我土”:地方性與20世紀40年代中國小說》討論“地方性”這一20世紀中國文學中極為重要的論題,並試圖以此為據提供中國文學在20世紀40年代的戰爭環境中所特有的曆史風貌。在此,30與40年代的文學轉摺...
評分宋聲泉 (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4期) 近年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漸由對新方法的追求轉嚮新材料的挖掘。人們越發認識到方法應隨問題走,否則不是扡格不入,誤解叢生,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然而,對“史料熱”本身也該有所警惕。一方麵,正如嚴耕望所言,“能有機會...
評分地方性、民族形式與國傢想象 ——讀李鬆睿《書寫“我鄉我土”——地方性與20世紀40年代中國小說》 (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4期)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文學作品中的地方性特徵往往被視為一種美學風格,相關的討論經常隻停留在形式層麵。李鬆睿的新著《書寫“我...
評分宋聲泉 (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4期) 近年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漸由對新方法的追求轉嚮新材料的挖掘。人們越發認識到方法應隨問題走,否則不是扡格不入,誤解叢生,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然而,對“史料熱”本身也該有所警惕。一方麵,正如嚴耕望所言,“能有機會...
評分宋聲泉 (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4期) 近年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漸由對新方法的追求轉嚮新材料的挖掘。人們越發認識到方法應隨問題走,否則不是扡格不入,誤解叢生,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然而,對“史料熱”本身也該有所警惕。一方麵,正如嚴耕望所言,“能有機會...
圖書標籤: 文學研究 現代文學 李鬆睿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文學 四十年代 文學 思想史
對“閤法文學”的形式分析。
評分有所得。
評分對“閤法文學”的形式分析。
評分有所得。
評分鬆睿師兄的博論,問題意識很強,亦善於從一時代之文藝理論及論爭入手把握“地方性色彩”之於1940年代小說傢並非明瞭的意義——作者言說的纏繞某種程度上也正是源於此。其實現代文學中的“地方性”是個非常有魅力的話題,但可能我自己處理的方式和師兄幾乎完全本於傳統純文學研究的思路很不同,看看以後能做成什麼模樣吧。
書寫"我鄉我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