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奧尔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20世纪德国著名的罗曼语语文学学者、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大师。1892年,奥尔巴赫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此后接受了标准的普鲁士教育,精英式的中等教育是一种使德国和法国-拉丁传统以一种特殊方式结合起来,并奠定了他的学术底色。1913年,他从海德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一战期间,他在德国军队服役。后来他放弃了法学,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获得拉丁系语言学博士学位。1923-1929年间,奥尔巴赫在柏林的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工作,在此期间,他加强了对于语文学专业的掌握,并完成了两部重要著作:一部是维柯《新科学》的德语翻译,一部是关于但丁的开创性研究专著,题为《但丁,世俗世界的诗人》(Dante als Dicher der irdischen Welt)。1929年,奥尔巴赫依靠这本但丁的专著在马堡大学谋得教职。1935年,由于他的犹太人身份,他被迫放弃马堡大学的教职,并前往伊斯坦布尔国立大学教授拉丁文学,直到1946年。在伊斯坦布尔期间,奥尔巴赫完成了巨著《摹仿论》。1947年,奥尔巴赫前往美国,先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接着又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间不长,就到了耶鲁大学。1957年奥尔巴赫在美国去世。
发表于2024-12-22
摹仿论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埃里希•奥尔巴赫《模仿》导论 萨义德 朱生坚 译 前言 既然这一章是这个关于人文主义的一系列思考中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它只是关于一个作者、一部作品,而确切地说,这个作者恰恰又不是美国人。我想,如果我能通过审视一部作品——它对我具有终身的重要性,...
评分埃里希•奥尔巴赫《模仿》导论 萨义德 朱生坚 译 前言 既然这一章是这个关于人文主义的一系列思考中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它只是关于一个作者、一部作品,而确切地说,这个作者恰恰又不是美国人。我想,如果我能通过审视一部作品——它对我具有终身的重要性,...
评分《摹仿论》并不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史类的书籍,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言它是关于“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问题的描述。换言之,是讨论了“现实”是怎样进入文本的这一问题。 奥尔巴赫全书的线索围绕着“文体流变”这一关键词,他认为有两种文体传统。一种是“古典主义的文体分...
评分埃里希•奥尔巴赫《模仿》导论 萨义德 朱生坚 译 前言 既然这一章是这个关于人文主义的一系列思考中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它只是关于一个作者、一部作品,而确切地说,这个作者恰恰又不是美国人。我想,如果我能通过审视一部作品——它对我具有终身的重要性,...
评分奥尔巴赫《摹仿论》第十三章讲到了莎士比亚戏剧,这是非常精彩的一章,除了继续在莎翁的戏文中阐述此前提出的“文体混用”原则外,他还进一步从“混用”中辨析出了一种近现代产生的创作美学:多余——它的同义词是文本中那些“没用的”、“无关紧要的”、“删掉也可以的”叙事...
图书标签: 文学理论 奥尔巴赫 文艺理论 摹仿论 文学 德国 西评经典 文论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曾再版九次,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各种不同写实风格及其发展脉络做了精辟的分析,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寸和方式问题”的分析方法已广为学术界所重视
绝对今年最棒!牛逼的细读功力。
评分無可評價,這本書其實幾乎是不可能譯得通的,整個論證和闡釋依賴大量的原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古德文古法文諸如此類)文本句段的分析,包括關聯詞、句子結構等等,而翻譯成中文的話論證過程的理解會變得異常艱澀如墮五里霧中。論摹仿和擬真的經典,真是需要的話想不讀都不行,但中文版的話實在是不清晰。
评分牛啊
评分比较文学的圣经。被作者的语文学分析功夫所震撼,于是明白了车槿山老师的那句名言:不能跨语言,就无所谓“比较”。几个重要概念是:文体混用、严肃写实主义和整体性(figura)。当“速度”已经成为学术生产的暴力指标,奥尔巴赫却教会我们如何慢下来,而且是带着问题的优雅的“慢”。
评分600多页,看得实在很久,很累
摹仿论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