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阿克罗伊德,1949年生于伦敦东阿克顿,英国传记作家、小说家和评论家,著有《莎士比亚传》《牛顿传》《狄更斯传》等五十多部作品,曾获惠特布雷德传记奖和英国皇家文学会威廉•海涅曼奖。《名利场》杂志称誉道:“倘若伦敦能够给自己选一位传记作家,它肯定会选彼得•阿克罗伊德。”
这是一部呈现伦敦上下两千年的史书。从正史和民间传说到饮食和消遣娱乐。从黑衣修士会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顿和疯人院。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到伦敦佬和流浪者。从移民、农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战空袭。阿克罗伊德用恢宏的城市历史、敏锐的观察、无数市民和访客的话语,揭示了伦敦如何在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洪流中淬炼成形。
作者 云也退 #本文转载自腾讯文化·华文好书·云也退专栏# “说白了,你从《伦敦传》里能获得的最强烈的印象,是这座城市的“无限”:没有边界,不断外扩,高度混合,如果把它仅仅视为城市,那也是一座拥有一颗神秘莫测的哥特之心的城市——看看伦敦市政厅顶上一根根尖尖的棱...
评分介绍城市,大抵是有套路的。比如《孤独星球》系列,科学而系统地整理了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吃喝玩乐分门别类而列,核心受众应该是那些预算较为充足的旅游者或迁居者,一册在手就可以被飨以佳肴,寄情声色,深入体验某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愉快地度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光。 但对于...
评分本来看网上介绍,以为是本精彩纷呈的历史传记。结果买回来一看,傻了眼,通篇是泛泛而谈的空话,从开篇到结束,大量对其他著作中只言片语的引述和作者的感慨,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是历史重要建筑哪怕稍有内容的描述。 入主伦敦的三任国王,怎么来的怎么走的,几座世...
评分在不久前的英国脱欧公投中,整个英格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块地方支持留在欧盟,诸如牛津、剑桥和伦敦。对此,一个简单的解释是:那是因为当地人大多本能地意识到自己并不仅仅属于英国,而是更广阔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中谈及早期现代的情形时所感慨的:“...
评分回想起来,买下《伦敦传》的时候心里隐约是有怨气的。 彼时刚刚失去一个心仪的机会,未来不知祸福。又突然得知,半年前自己放弃的道路,竟然在命运的安排下,指向了伦敦。那段时间,每天加班,内心疲惫,却又停不下反思,当初过早的把选择交给别人和命运,是信任使然,偷懒犯病...
尽管维舟兄给了近乎满分的评价,但我还是觉得此书令人失望。当然,这并不是一本关于城市的史书(很多人错以为是历史),而是分列成很多主题的散文式叙事。作者的博闻强识、引经据典令人印象深刻,任何一章单列出来都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换言之,你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看起),但它的好可能也就仅至于此了。万花筒一样呈现伦敦的各种面貌的确让人留下宏大炫丽的感觉,但这仅仅是“印象”、“表象”,作者对于何以形成“印象”、“表象”亦即内里的一些东西,其揭示的力度是不够的。
评分伦敦历史的百科全书,可搭配之前那本《伦敦城市构型形成与发展》一起读~
评分因为是三个译者合译,似乎之前并没有真正统一过满书各种地名的译名,所以同一个名字真是花样百出,光是Lincoln Inn's Field就搞出了多少译法呀,读起来让人有点难受。
评分节日街头异装、绞刑范的盛装出席,有一种诙谐的吊诡。伦敦是有一个全民戏剧化和文学感的城市。
评分尽管维舟兄给了近乎满分的评价,但我还是觉得此书令人失望。当然,这并不是一本关于城市的史书(很多人错以为是历史),而是分列成很多主题的散文式叙事。作者的博闻强识、引经据典令人印象深刻,任何一章单列出来都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换言之,你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看起),但它的好可能也就仅至于此了。万花筒一样呈现伦敦的各种面貌的确让人留下宏大炫丽的感觉,但这仅仅是“印象”、“表象”,作者对于何以形成“印象”、“表象”亦即内里的一些东西,其揭示的力度是不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