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布里萨克,艺术史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获奖纪录片制作人,美国《考古》杂志特约编辑,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民族》《军事历史季刊》等报刊的撰稿人。
卡尔·梅耶,历史学家,任教于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曾长期担任《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驻外记 者和社论撰写人,《世界政策杂志》编辑。他写过14本书,包括有关文物非法交易的《被掠夺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与布里萨克合作撰写过《阴影下的竞赛》《国王拥立者》。
译者 张建新,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长期从事中外文物、博物馆交流工作;曾就职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作为美国梅隆基金会研究员,赴美考察过美国博物馆管理运营;目前就职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译著包括介绍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商人与收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建记》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等。
发表于2025-02-02
谁在收藏中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看了两章,觉得有点小问题,人名有时候翻译得比较怪,拿破仑三世被翻译成路易斯·拿破仑这种说法是头回见,难道不是一般用拿破仑三世或是路易·波拿巴么?。。。看别人说伯希和的名字都没有译对,这其实不太应该,毕竟在文物圈里他可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其实如果能把英文附...
评分 评分 评分蚂蚁和鸟类都有储藏的嗜好,犬类、各种啮齿类动物、某些螃蟹以及智人也不例外,它们都有收藏冲动,喜好储存与生存无关的物品。研究表明,人类的此类冲动或许具有遗传性,常常从幼年时便展露出收藏本能。外国人的收藏本能从八国联军时期就发挥的很好,国人的收藏嗜好则被压抑了...
评分图书标签: 艺术史 历史 艺术 海外中国研究 文物 收藏 文化 文玩收藏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写的凌乱翻译糟糕
评分对纳尔逊博物馆的劳伦斯·史克曼以及痴迷于明朝家具的乔治·凯茨印象很好。
评分对纳尔逊博物馆的劳伦斯·史克曼以及痴迷于明朝家具的乔治·凯茨印象很好。
评分从拍卖圆明园青铜兽首为引开篇,以收藏者个人为线索讲述上世纪百年间中国文物流失的过程。比较喜欢两点:一是作者每一章都不惜笔墨地叙述时代背景和收藏者的个人背景;二是思路比较宽,提出的是文物所有权判定、文物返还、以及当今艺术品市场走向的思索,虽然夹带了一大堆私货。读来也有动容之处:如弗利尔“在原属国保护文物”的计划,小洛克菲勒为拿下摩根的中国瓷器收藏而向老爹借钱时写的信,李雪曼与《溪山无尽图》。至于最敏感的一个问题,文物的流失究竟是西方对中国历史的疯狂掠夺还是无意中让文物得以保存免遭战火及动荡环境的毁坏?自由心证吧。另外,此书校对硬伤较多,有一整段文字字体全部印错了,看着很不爽啊……
评分秦始皇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一本关于慈禧的传记是“修正主义”的,上海博物馆变成“国有上海博物馆”……怀疑责编干嘛去了,涉及外文资料引用的部分更不敢相信准确率。
谁在收藏中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