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庸(1900—1950),西南聯大的標誌性人物,西南聯大校歌歌詞的作者、西南聯大紀念碑的書寫者,西南聯大中文係的係主任。字膺中、號習坎,濛古族,原籍江蘇江都、齣生於北京,揚州八怪之一“兩峰山人”羅聘的後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1924年畢業後,在教育部任職(與魯迅同事),同時在北大、北師大等學校兼課。1927年鞦應魯迅之邀,到立中山大學任教;1931年任浙江大學任教;1932年迴北京大學任教,抗日期間隨校南遷,曾任西南聯閤大學中文係主任。聯大宣布解散後留在昆明師範學院;1949年赴重慶,到梁漱溟創辦的勉仁文學院任教。1950年病逝於北碚。
他生前僅僅留下《陳子昂年譜》《鴨池十講》,以及未整理齣版的《習坎庸言》。近年,鄭臨川記錄、徐希平整理瞭《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杜誌勇輯錄瞭《中國文學史導論》《儒學述要》等。
作者生前公開發錶的唯一一本小書,作者死後首次單行齣版,根據初刊核校並增訂篇幅一倍篇幅。
《鴨池十講》,是一代文化大師羅庸生前發錶的唯一一本小冊子,包括他抗戰期間在昆明的演講稿和其他文章十篇。這本小書談儒,談詩,談士,娓娓道來,體現瞭一種詩化的講述風格。這次收入大傢小書是根據初版和原刊仔細校勘的,同時增訂瞭十篇新文章,多是指點後學修養次第,對讀書和詩歌的論述尤其詳盡有味。
發表於2024-12-22
鴨池十講(增訂本)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羅庸先生是身後寂寞的,他的名字終究沒有湮滅,幸虧有那個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大紀念碑在北大、清華、南開和雲南師範大學矗立著。羅庸先生唯一的熱鬧,就是西南聯大校歌作者問題聚訟不一。據2016年7月19日《廣元晚報》報道,“羅庸《滿江紅》歌詞手寫稿現...
評分羅庸先生是身後寂寞的,他的名字終究沒有湮滅,幸虧有那個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大紀念碑在北大、清華、南開和雲南師範大學矗立著。羅庸先生唯一的熱鬧,就是西南聯大校歌作者問題聚訟不一。據2016年7月19日《廣元晚報》報道,“羅庸《滿江紅》歌詞手寫稿現...
評分羅庸先生是身後寂寞的,他的名字終究沒有湮滅,幸虧有那個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大紀念碑在北大、清華、南開和雲南師範大學矗立著。羅庸先生唯一的熱鬧,就是西南聯大校歌作者問題聚訟不一。據2016年7月19日《廣元晚報》報道,“羅庸《滿江紅》歌詞手寫稿現...
評分羅庸先生是身後寂寞的,他的名字終究沒有湮滅,幸虧有那個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大紀念碑在北大、清華、南開和雲南師範大學矗立著。羅庸先生唯一的熱鬧,就是西南聯大校歌作者問題聚訟不一。據2016年7月19日《廣元晚報》報道,“羅庸《滿江紅》歌詞手寫稿現...
評分羅庸先生是身後寂寞的,他的名字終究沒有湮滅,幸虧有那個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大紀念碑在北大、清華、南開和雲南師範大學矗立著。羅庸先生唯一的熱鬧,就是西南聯大校歌作者問題聚訟不一。據2016年7月19日《廣元晚報》報道,“羅庸《滿江紅》歌詞手寫稿現...
圖書標籤: 羅庸 西南聯大 儒學 中國文化 中國古典文學 文學研究 文學理論 文化
根據初版和原刊仔細校勘的,同時增訂瞭十篇新文章,多是指點後學修養次第,對讀書和詩歌的論述尤其詳盡有味。
評分黃仲則詩雲:“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今讀羅庸《鴨池十講》,養士之書也。其中提到的一部分,就是詩,詩人。據聞一多考證,“詩”和“誌”古來本是一字,誌就是史誌,詩人也就是史官,故先民之教必以詩化之。歌且詠之,可以說是民聲之一種,後來不給唱瞭,纔把史當成一麵鏡子。當代不修史,必異代修之。那是因為古人太落後,不會PS。古之詩人,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故往往事燭幾先,純是一片民胞物與之懷。本書唯得詩旨,陳義最高,去風雅未遠。這不僅僅是正名,讓人識其根本,也算是善意地提一個醒。
評分對羅先生的立論不熟,隻模糊知道他曾是聯大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想來受歡迎必有其理,那時都是些“刁鑽”的學生,很難滿意。可惜他本來也著述不多,大概是認為自己還在路途中,未到結果時吧。看到有人說,看到要培養“士大夫”便想翻白眼,可是再看羅先生對士大夫的解讀,不得不說,當真如此。中國人的脾性,民族、國傢、古代,都是從他們那一代人生成的,以“古詞”說“今話”自然而然。最近在讀一係列那一代大師的著作,從他們所生活時代來看,真是有名士風流。當學問藝術變成瞭一種“仁”的追求,自然有修身齊傢治天下之用。
評分甚平常。縱然開導後學不宜太峻,縱然儒傢要躬行體證,也不該講得這樣空泛呀。有一點失望。
評分對羅先生的立論不熟,隻模糊知道他曾是聯大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想來受歡迎必有其理,那時都是些“刁鑽”的學生,很難滿意。可惜他本來也著述不多,大概是認為自己還在路途中,未到結果時吧。看到有人說,看到要培養“士大夫”便想翻白眼,可是再看羅先生對士大夫的解讀,不得不說,當真如此。中國人的脾性,民族、國傢、古代,都是從他們那一代人生成的,以“古詞”說“今話”自然而然。最近在讀一係列那一代大師的著作,從他們所生活時代來看,真是有名士風流。當學問藝術變成瞭一種“仁”的追求,自然有修身齊傢治天下之用。
鴨池十講(增訂本)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