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李放春(译者),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
刘瑜(译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士、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发表于2024-12-27
礼物的流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评分????????书中结论篇标题 首先很佩服阎老师能够把融于日常生活中细碎的礼物交换整理归纳成文,包括了重要生命庆典的送礼、过节的礼钱、日常拜访的小礼等,几乎涵盖了他那个时代所有的礼物交换,无论是实物还是金钱。 然后他又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去分析产生这些礼物交换的原因,人...
评分????????书中结论篇标题 首先很佩服阎老师能够把融于日常生活中细碎的礼物交换整理归纳成文,包括了重要生命庆典的送礼、过节的礼钱、日常拜访的小礼等,几乎涵盖了他那个时代所有的礼物交换,无论是实物还是金钱。 然后他又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去分析产生这些礼物交换的原因,人...
评分图书标签: 社会学 人类学 阎云翔 乡土中国 中国 民族志 礼物的流动 社會學
天上下雨地上滑,
各人摔倒各人爬。
亲戚朋友扶一把,
酒换酒来茶换茶。
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得主 文化人类学教授 阎云翔 成名之作
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
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
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
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与《私人生活的变革》是相同的背景,讨论婚姻的那一章还有部分重合。两本书的写法非常不同:《私人》更偏向叙事,把个人的理解融入故事当中;《礼物》更侧重学理,有很多图表、数据和专有名词,因此不太好读。但是读起来仍然很有收获。闫云翔把礼物分为“表达性馈赠”和“工具性馈赠”两种,囊括了所有我能够想到的礼物形式,比如亲属之间的赠礼、朋友之间的赠礼、上下级之间的赠礼,它们存在不同的情感基础、权力等级、社会关系,因此有非常大的不同。闫云翔的田野调查,对原有的人类学某些理论提出了质疑,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但结论中社会主义对礼物关系的塑造,似乎不太有说服力。书中提到的下岬村的多种礼物形式,我在农村也深有体会;之前一直都不以为然,因此阅读的时候目瞪口呆。
评分在实践中,在农村一个通晓人事的热心大妈对于本书内容应该早就烂熟于心,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炉火纯青,只是写成论文或是学术书,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虽然有趣,但其实这种人情世故的地区间差异还是蛮大的,比如江浙沪嫁女儿和莆田闽侯这一带嫁女儿是完全不一样的。
评分已购。将莫斯的礼物互惠原则、表达性馈赠等放到中国下岬村进行观察总结。但正如作者自己在中译本序中所说,这本书当时是面向外国人所写,翻译过来不少提法显得奇怪,有些内容对我们而言实在显而易见。
评分已购。将莫斯的礼物互惠原则、表达性馈赠等放到中国下岬村进行观察总结。但正如作者自己在中译本序中所说,这本书当时是面向外国人所写,翻译过来不少提法显得奇怪,有些内容对我们而言实在显而易见。
评分学术书能写成这样,绝对可以称得上“引人入胜”。
礼物的流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