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Wu Hung)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发表于2024-11-22
重屏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重屏》这本书的开头,巫鸿就提出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何谓中国传统绘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其所包含的三个定义:何谓中国?何谓传统?何谓绘画?与西方相对,才有中国的意识,与现代相对,才有传统的观念。虽说中国古代画论画评文献丰富,但有意识地利用“科学”...
评分虽然并不喜欢记笔记,但是读此书,却是忍之不住,提笔狂记,很有一种偷师的快感!!! (作者说他看中国绘画的角度是从“媒材”和“再现”,我更倾向于从字里行间寻找空间角度相关的字眼) (一)绪论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探讨什么是中国绘画? 绘画即是“图像的载体” 图像-事...
评分 评分一幅画在成为一件艺术品之前,首先是一件物品。当然一件物品具有审美价值时,它就是成为一件艺术品。我们在谈论一件艺术品,往往会注重它的风貌和视觉上精妙之处,而很少关注这件物品物质性的存在。事实上,这个物质性的存在---它的形式,大小,存放它的地点,它处的时空,...
评分在《重屏》这本书的开头,巫鸿就提出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何谓中国传统绘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其所包含的三个定义:何谓中国?何谓传统?何谓绘画?与西方相对,才有中国的意识,与现代相对,才有传统的观念。虽说中国古代画论画评文献丰富,但有意识地利用“科学”...
图书标签: 艺术史 巫鸿 艺术 美术史 中国 艺术研究 书画 海外中国研究
屏风入画,画入屏风。
集合了准建筑形式、绘画媒材和绘画图像的多样角色与模糊身份,屏风赋予画家绝妙的灵感,也给希望提供崭新视角、探寻复杂路径的美术史家带来契机与挑战。
本书的研究将围绕屏风展开,打破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涵盖多种艺术和文化类型,从肖像与图画叙事到窥视与伪装,探索屏风在中国艺术中的独特地位,进而关注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
答案在层叠纵深的空间之内,在亦真亦幻的画屏之上,在绵联展现的手卷之中。
“绘在郑真和李善故事间的屏风,不论是从文学还是从图像学意义上讲,和这两个故事都毫无关系。其作用纯粹在于它在图像结构或画面构图中的意义。它好似一个标点——与其说是句号,毋宁说是分号,通过突然改变透视关系来打断观者的欣赏。”“《合乐图》的观赏者们被迫扮演着从属角色,在欣赏这幅画时,他们的地位如同是去拜见画中那位主人。主人开始没有出现,这便更增加了悬念,并强化了他凌驾于观赏者之上的权力。观者不再像《韩熙载夜宴图》那样经由主人的眼睛来观看音乐表演。”“文徵明的画表达的是普遍的文人价值观,而不是特定的个人体验,因此他所描绘的安放着空白屏风的空旷草堂是现实原型的放大,以此成为潜在的崇拜偶像。但对于唐寅这位狂士而言,他的屏风…只不过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不断变化的身份。”闵齐伋版本西厢记插画
评分解读与阐释得很精彩,但是似乎有些过度阐释在其中。
评分读这本书是一次丰富的视觉之旅,作者选取屏风这个特别的角度,考察屏风图像在其绘画语境中的功能和意义, 屏风可以作为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区分建筑空间,可以作为画中所绘图像构造画面空间、提供视觉隐喻,也可以作为一种绘画媒材以供绘制图画。书中细读了三幅共事于南唐宫廷的画家的画,三种范式——《韩熙载夜宴图》《重屏会棋图》和《勘书图》。 屏风像一句话中的分号,也像乐谱中两个小节的连接符,还挺浪漫的。虽然还有不少不理解的地方,但跟着“读”了不少画,知道了不少隐喻,很满足。
评分再刷一遍英文版
评分在屏风上画屏风,屏风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表现对象。本书关注核心对象是绘画中的屏风视觉符号,这一符号反映的观看心理、画者个人性情的隐喻、尤其是《重屏会棋图》与《韩熙载夜宴图》之间的对比。
重屏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