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威廉(1876-1962),英國近現代著名史學傢。畢業於劍橋大學。1927-1940年主持劍橋近代史講座,1940年起任劍橋三一學院院長。1950年被選為杜倫大學校長,任職至1958年。著有《英國社會史》、《威剋利夫時代的英格蘭》、《改革法案的格雷爵士》、《19世紀英國史,1782-1901》、《英國蘭史》、《威廉四世的七年》、《英國革命1688-1689》等。
宋曉東,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石河子大學曆史係青年教師。主講世界史,緻力於英國史研究。
該書稿通過詳盡分析英國革命前後麵臨的國內外形勢,尤其是英國國內的社會、政治和宗教狀況,迴答瞭1688-1689年的英國革命何以稱為“光榮革命”。作者認為,英國王室力量的弱小,新教力量的強大,以及法國等外在力量的存在使得英國避免瞭暴力革命的方式。指齣這不僅僅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奠定瞭英國後世民主的議會製政府和宗教自由的基礎,標誌著以詹姆斯為代錶的封建王朝力圖建立專製君主製的計劃的終結。君主立憲製的確立,權力的平衡使英國長期處於一種穩定的統治之下,從而使英國保持瞭長久的世界領先地位。
發表於2025-02-07
英國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曆史 英國史 英國 世界史 英國革命 政治史 英國研究 革命
(感覺高中畢業後就很少接觸光榮革命的直接內容)中光榮革命的後半部分開始敘事,查理二世最後四年中的變化,托利黨人堅持詹姆斯即位,同時安排瞭安妮的婚姻,輝格黨人被清除齣下院;天主教徒的詹姆斯即位後專權,以及宗教迫害,議會休會,與法國的聯盟,迫使托利黨人重新選擇;荷蘭執政官的威廉和安妮被迎迴英格蘭,但是有趣的是他們的權利並不比詹姆斯少很多,詹姆斯敗走法國。從此開始瞭議會和國王的閤作。光榮革命體現在在政治問題和宗教問題上的妥協,以及對規則的遵守。極大提升瞭政府的效率(債權)但是可以看到其有限性,尤其是在處理愛爾蘭問題上(愛爾蘭的天主教主體人群和殖民地地位)。有關於王位空位和君權神授中斷的觀點,以及對於詹姆斯留在英國的假設十分有趣。
評分這種寬容和尊重法律的根深蒂固的習慣,在光榮革命後的一百年間深深地滲入瞭英格蘭人的心靈之中,當新時代的壓力—民主運動、法國革命、巨大的産業變革所産生的諸多社會問題來臨的時候,這種習慣産生瞭作用。
評分這種寬容和尊重法律的根深蒂固的習慣,在光榮革命後的一百年間深深地滲入瞭英格蘭人的心靈之中,當新時代的壓力—民主運動、法國革命、巨大的産業變革所産生的諸多社會問題來臨的時候,這種習慣産生瞭作用。
評分輝格黨史學的代錶作,對國際情勢的重視值得關注
評分文筆好,輝格史觀,1688的道路選擇。比較細緻說明光榮革命的保守性和各方的選擇,值得一說的是,革命之後到底用怎樣的理論說明威廉三世擁有統治權,對此問題各方其實闡釋不同。輝格黨采用國王“空位” 的提法,基於人民同國王的契約而解釋威廉和瑪麗夫婦的共治
英國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