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发表于2024-11-02
上海摩登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文的另一個版本已刊於《中山人文學報》第十七期,頁161-164。) 作者:張歷君、郭詩詠 「我們當中誰沒有在他懷著雄心壯志的日子裡夢想過創造奇跡,寫出詩的散文,沒有節奏,沒有韻腳,但富於音樂性,而且亦剛亦柔,足以適應心靈的抒情的衝動、幻想的波動和意識的跳躍...
评分本书对那些不了解上海的人,在出版的年代,应该有着很重要的“普及”作用。但对于已经或初步了解上海的人来说,稍显不过瘾。 第一部分,也许是资料所限,也许是“彼岸”血肉经验隔膜所致,写的很罗列,有些“浮光掠影”。 第二部分,从文学作品及人物入手进行分析时,开始感...
评分这本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做“都市文化的背景”,第二部分叫做“现代文学的想象”,最后一部分为“重新思考”。前两部分各有四章,最后一部分有两章,再加上一个后记。所谓“上海的世界主义”的思考,显然与全书前面的论述有些衔接不上;因此不妨先注意前面两个部分。(按...
评分因为对上海一直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迷恋,所以上大学时候买了这本书,可翻了没几页,就被同学借走然后弄丢了——其实也是好事儿,如果没丢的话,也许这本书早因为它的晦涩(就我当时的知识结构来说)被遗忘在我老家的书柜子里埋了几层灰了。正是因为丢了,所以一直耿耿于怀,希...
评分这本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做“都市文化的背景”,第二部分叫做“现代文学的想象”,最后一部分为“重新思考”。前两部分各有四章,最后一部分有两章,再加上一个后记。所谓“上海的世界主义”的思考,显然与全书前面的论述有些衔接不上;因此不妨先注意前面两个部分。(按...
图书标签: 李欧梵 文化研究 上海 城市史 海外中国研究 城市 文学 毛尖
明明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有时候却更像一本书写上海的颓废放荡的小说,或者像一篇妖艳华丽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铺展开来又形成一张时空错落的文化地图,将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悲情传奇的命运细细勾画出来。
李欧梵精彩重塑摩登上海的文化肖像,并由此奠定其在文化研究领域的先锋地位。
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书,应该列为中文系必读书目,应该成为文学课教材
评分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书,应该列为中文系必读书目,应该成为文学课教材
评分后面讲文学和作家的部分粗略地翻阅了,前面和最后几篇讲都市文化的收获比较多。可以说是研究上海的must read了,而且行文流畅没有学术装逼。赞。
评分谢谢!保佑25号前顺利写完人类学论文!
评分虽然新感觉派浮靡的文体实验是否成功仍然见仁见智,但刘呐鸥、邵洵美们只有通过李欧梵这种富有灵性的解读才得以嵌入世界现代性的意义链条之中。这本书对感性认识“摩登”民国上海提供了丰富资源,而香港—上海作为“镜像互鉴”,从历史迁徙到文化想象,庞大的城市意象群蕴含着无数复杂的文化层,更是两座城市的迷人之处。如今,李欧梵形容的“民国风华”过后成为“色衰老妪”的上海、80年代被香港超越的上海,又重新以“魔都”崛起,新都市文化和文学还在这里继续,李欧梵的结论下的未免过早,而其研究范型却始终可以借鉴。
上海摩登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