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暨比較文學係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傢》、《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敍事》、《如此繁華:王德威自選集》、《後遺民寫作》、《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傢文學》、《茅盾、老捨、瀋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寫實主義小說的虛構:茅盾、老捨、瀋從文》、《現代抒情傳統四論》、《現當代文學新論:義理·倫理·地理》、《華語語係的人文視野:新加坡經驗》、《華夷風起:華語語係三論》、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Fin-de-sié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等。 200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 院第25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華文世界最新「中國抒情傳統」論述
「啟濛無論如何訴諸理性,需要想像力的創造發明;
革命如果沒有撼人心弦的宏大格局,無以讓韆萬人生死相與。」
二十世紀中期中國政局歷經重大動盪钜變,文學、文化抒情性的張力反而以空前之姿降臨,在在呈現有如史詩般的宏大格局,而處於當世的文學與文化人為何選擇以抒情標記他們的心聲?這個時代的抒情話語究竟由何構成?上個世紀抒情的感召與我們的時代有何關聯?
本書探討中國知識分子、文人、藝術傢麵對民初以來歷史風暴所作的種種選擇,尤其著重革命、啟濛傳統之外,「抒情」成為想像與實踐現代性的可能與不可能。全書深入梳理現代「抒情傳統」的脈絡,討論中國與西方抒情論述的洞見及不見,並且探問「抒情批判」對當代中國與華語語係人文研究的關聯意義。
「抒情」,一般看法多以抒情者,小道也。然而,在劇烈變化的時代,文學、文化的抒情張力反而不容小覻。現代世界充滿國族分裂的痛苦、振衰起敝的呼號,大變動帶來的似乎是個史詩的時代,「恰恰是在這樣的時代裡,仍有人召喚抒情傳統,召喚一種感覺的方法、一種不閤時宜的嚮往,反主流而行,更有意義,也更耐人尋味」。
發表於2025-02-02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本文原載於《中國圖書評論》2016年第6期“書界觀察”欄目。 作者,韓晗,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 哈佛大學東亞係講座教授王德威先生將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積纍整理齣版,命名為《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1949年前後的中國現代文人》(下文簡稱《聲音》,TheLyrical in Epic Time: ...
評分本文原載於《中國圖書評論》2016年第6期“書界觀察”欄目。 作者,韓晗,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 哈佛大學東亞係講座教授王德威先生將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積纍整理齣版,命名為《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1949年前後的中國現代文人》(下文簡稱《聲音》,TheLyrical in Epic Time: ...
評分 評分本文原載於《中國圖書評論》2016年第6期“書界觀察”欄目。 作者,韓晗,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 哈佛大學東亞係講座教授王德威先生將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積纍整理齣版,命名為《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1949年前後的中國現代文人》(下文簡稱《聲音》,TheLyrical in Epic Time: ...
評分一 近十餘年來,伴隨著陳國球、王德威兩位教授持續不斷的努力,《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抒情之現代性——“抒情傳統”論述與中國文學研究》、《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等著作相繼在國內齣版,使得“抒情傳統”這個原本在海外漢學界使用的概念逐漸...
圖書標籤: 王德威 文學研究 抒情傳統 現代中國 文學評論及介紹 海外中國研究 文學 颱版
涉及文學、考古、繪畫、音樂、戲劇、電影、書法等學術語係的王德威雄文大手、韆鈞巨椽,完全嚮若而歎!以「史詩時代的抒情傳統」再現一批(unorthodox?) 的知識分子如何以「抒情」話語在二十世紀中期語境的歷史、政治、倫理、審美中追尋「現代性」,亮點頻見、思路清奇。鬍蘭成的「迂迴」腦洞最大! #依舊讀#090 謝@152896152????~
評分打低分不是因為David寫的不好,而是覺得這書編的不真誠。這些文章在十年前在北大的演講裏就已經完全問世瞭,現在重新編寫一下再來齣書是什麼意思?雖然很多論述確實比演講時詳細瞭很多,資料和文獻也更多,但是觀點還是那些觀點,論述還是那些論述,到底哪裏突破瞭?加上整理筆記的時候真心感覺到David論述太亂瞭,有些地方真的是讓人感覺隨意為之,非常不整齊。當然你可以說這就是他的個性,但是這種很容易讓初學者陷入歧途,隻會拙劣模仿。隻能說David的路子一般人真的模仿不來,而且他那種明明沒提齣觀點卻論證得像模像樣的套路真的很容易誤導人。
評分對王先生的此書有些不滿,有些地方像塑料花。愛之深,責之切。
評分王德威的絕大部分文集都是用自己的文章編排齣來,所以看到目錄中這本書和他在北大的演講錄大差不差也就十分不奇怪瞭。以前就跨到瞭音樂,書法還有簡筆畫這些物的研究中,新加的幾篇中覺得引用費穆電影詩學和梅蘭芳的戲劇錶現手法來迴應西方理論界的非再現理論來凸顯中國特色,挺不錯的。相對來說比較林風眠和徐悲鴻的繪畫時,感覺就是“沒有晚清,何來五四”中抵製現實主義的一個美術翻版。
評分最受啓發的是,談林風眠(論戰中見藝術人生)和費穆那兩章。其中,從空氣、長鏡頭到慢動作,費穆成功地彌閤瞭心景與實景的隔膜,達到無技巧的電影高度。他與梅蘭芳相互藉鏡,實現瞭電影與詞麯、影像與劇場、情節與情感相互激蕩、跨越的多種可能。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