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薩,1936年生於秘魯,著名作傢、世界小說大師,被譽為“結構寫實主義大師”和拉美“文學大爆炸”主將之一。
略薩的第一部小說《城市與狗》獲得1962年簡明叢書奬和1963年西班牙文學批評奬。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說《綠房子》問世,並獲得西班牙文學批評奬和首屆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奬(1972年馬爾剋斯以《百年孤獨》成為第2位得主)。特彆是後來又發錶瞭小說《酒吧長談》、《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鬍利婭姨媽與作傢》、《世界末日之戰》、《公山羊的節日》《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和《壞女孩的惡作劇》等。
略薩於1986年獲得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1988年獲美洲金質奬章,1994年獲西班牙文學的最高榮譽——塞萬提斯奬,1995年獲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奬,2000年獲第13屆梅嫩德斯·佩拉約國際奬。在1976年第41屆國際筆會代錶大會上,略薩被推選為主席。
1、所有的曆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故事都是當下的故事。最近幾天(2019.1.27左右)很火的林小楠事件裏,那位似被忽視的關鍵人物陸寜福,真的是像極瞭這本書裏的潘達雷昂上尉。 2、正如肉體的縱欲是最低級的享受一樣,肉體的苟且同樣也是最低級的淩辱。作傢喜歡諷刺肉體,因為它...
評分後知後覺迷上略薩,很慚愧地說,除開幾年前略微翻過《給青年小說傢的信》外,這是我認真品讀的第一部略薩作品。我在這次齣差的來迴的高鐵上讀完此書,數度驚艷。 由於我對文學的見識狹窄和寡聞無知,以緻一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都能讓我發齣“小說還能這麼寫”的感嘆。其結...
評分生動的,鮮活的,自嘲的,憤怒的,戲謔的,荒謬的,反抗的,無力的,寓言的 像很多東歐電影一樣,或是很多東歐電影像這部小說一樣,對一個製度的迴應,生理性的,直接的。 打亂的對話,報告,批示,廣播……立體感強,效果不錯,像一個不錯的創意産品,讓人覺得作者非常聰明...
評分上前天掐指一算,13年沒看過小說瞭,對於小說類的著作沒有瞭興趣。偶然見到,確實喜歡。 弄來一冊,一口氣讀完。那種官方語言的諷刺,辛辣,更加有味道。 更多的是,用電影切換的手法,寫小說,空間感、立體感,畫麵感自然而生。反看世界文壇,70年代就有這樣的...
評分這種結構,直接拍電影,一個字都不用改!
评分敘事結構充滿電影感,小說最終多少還是留瞭一個光明的尾巴,略薩多半也會為這個主題進行自我剖析,雖然他不想與現實之間進行連接,但他似乎最終還是站在瞭潘的這邊,不惜身受軍事處罰的潘為瞭同袍的死緻上哀痛,至少還不是一個徹底的工具。
评分小說濛太奇,有一種末世狂亂甜糜的氣氛。最難忘的片段是上尉說懷孕的妻子快要生下一個“小士官生”瞭,這時皮條客開玩笑說:“如果不是一個小士官生,而是一個小勞軍女郎呢?”
评分對話的切換,夢境的敘述,報告的正式,廣播報紙的報導,還有方舟兄弟會的魔幻,真是好一齣戲謔荒謬喜劇的魔幻現實。
评分一點也不覺得這本書好笑,反而覺得是略薩作品裏絕望感很強烈的一本(人類普遍處境的隱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