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 . . . . . . . i
導言 . . . . . . . . 1
第一章 道德銅律作為全球倫理原則:以儒傢和道傢為資源 . . . . . . . . 13
第一節 道德金律的問題 . . . . . . . . 17
第二節 道德銅律:資源和長處 . . . . . . . . 33
第三節 對批評的迴應 . . . . . . . . 53
第二章 解釋學的兩種類型:為己之學與為人之學 . . . . . . . . 85
第一節 解釋學的兩種類型:為己之學與為人之學 . . . . . . . . 87
第二節 作為為人之學的解釋學之必要性 . . . . . . . . 93
第三節 作為為人之學的解釋學之可能性 . . . . . . . . 96
第三章 理解他者———戴維森的“第一人稱的權威” . . . . . . . . 105 第一節 宗教研究中的還原論與反還原論之爭 . . . . . . . . 108
第二節 宗教理解與戴維森的第一人稱的權威 . . . . . . . . 114
第三節 宗教理解的可能性 . . . . . . . . 123
第四章 儒傢倫理的幾個基本問題:《中國哲學百科全書》若乾 文章評論 . . . . . . . . 139
第一節 美德倫理 . . . . . . . . 142
第二節 道德知識 . . . . . . . . 148
第三節 道德底形而上學 . . . . . . . . 153
第四節 金律 . . . . . . . . 157
第五章 羅蒂的進步與儒傢的真理 . . . . . . . . 169
第一節 羅蒂的儒傢真理之一:擴展自我的範圍 . . . . . . . . 173
第二節 羅蒂的儒傢真理之二:情感的進步 . . . . . . . . 179
第三節 孔子與羅蒂的爭論之一:差異在道德教育中的 地位 . . . . . 184
第四節 孔子與羅蒂的爭論之二:道德的形而上學 . . . . . . . . 191
第六章 儒傢的道德知識論:王陽明的良知說 . . . . . . . . 205
第一節 良知不同於知識 . . . . . . . . 208
第二節 庸聖之彆的起源 . . . . . . . . 211
第三節 王陽明良知說辯難 . . . . . . . . 217
第七章 王陽明在休謨主義與反休謨主義之間:良知(體知)= (信念+欲望)≠怪物 . . . . . . . . 227
第一節 體知:體之以心之知 . . . . . . . . 231
第二節 體知:體之於身之知 . . . . . . . . 237
第三節 體知:信念+欲望≠怪物 . . . . . . . . 245
第八章 美德倫理的自我中心問題:硃熹的迴答 . . . . . . . . 257
第一節 儒傢倫理與美德倫理 . . . . . . . . 259
第二節 自我中心批評之第一層麵 . . . . . . . . 263
第三節 自我中心批評之第二層麵:亞裏士多德主義的 問題 . . . . . . . . 274
第四節 自我中心批評之第二層麵:硃熹的儒傢迴答 . . . . . . . . 285
參考書目 . . . . . . . . 305
人名索引 . . . . . . . . 329
名詞索引 . . . . . . . . 334
後記 . . . . . . . . 341
· · · · · · (
收起)